管说,其中一人是我锦衣卫的密探,可以和三娘子说上话。”
“哦,三娘子身边,锦衣卫已经安插了人手?”
魏广德笑道。
“是,之前得到消息,就紧急调了一个书吏过去,万幸成功取得她的信任。”
刘守有陪笑道。
“此人很重要,他的任务就是盯着就行,把消息传回来,其他事情都不能做。”
魏广德开口吩咐道。
能够在三娘子身边,那相当于在蒙古高层身旁有了眼线,可以知道许多大明不好查探的情报。
“阁老放心,末将省的。”
刘守有急忙抱拳道。
“朝鲜那边,派过去人没有?关于倭国和北海的情报。”
现在刘守有在当面,魏广德不免多问一句。
“已经派出去了,北海的情报会直接通知东海水师。
另外,属下已经安排人去釜山建立商会,主要收集对马岛和倭国那边的情报。
有了消息,也会及时回报阁老。”
刘守有答道。
接下来,魏广德又问了在缅甸、旧港和吕宋安排密探的情况,通过他们,大明还要掌握整个南洋和西海周边的信息。
刘守有倒是对答如流,显然早有安排,不怕魏广德忽然问起。
“嗯,锦衣卫在你手里,管理的不错,这次下面收集白册,我听汝默说,锦衣卫帮了大忙.”
魏广德最后又找理由夸赞了刘守有一顿,刘守有虽然低着头,但也是笑的见眉不见眼。
“都是分内之事,谈不上功劳。”
刘守有乐呵呵回答道。
“你忙去吧,帮忙把各方的消息都盯住,不仅是海外,国内各省的情况也要仔细些。
虽然清丈田亩之事已经快要结束,可明年朝廷要大造黄册。
近期户部和礼部、吏部的动作,你应该能猜到朝廷下一步的动向。
我可不信你堂堂锦衣卫指挥会不察觉这些变化,所有事务都是相通的。
黄册和鱼鳞册,关系到国朝根本,绝对不容有任何虚假欺骗圣听。
而锦衣卫,就是保证陛下不受蒙蔽的重要手段,万不可轻忽。”
魏广德提醒一句,刘守有态度不错,人精明,魏广德不介意提点一二。
现在锦衣卫的差事儿,多是听命于内阁,但魏广德可不想种下什么因果,所以点醒刘守有,他真正的主子其实还是宫里那位。
魏广德只是要用锦衣卫,可不是要收编锦衣卫,他还没那个胆子,自己身后可还有一大家子人。
刘守有表情一愣,随即就明白了魏广德的暗示。
别说,其实当下许多朝臣都还习惯了内阁掌权,皇帝年幼不能打理政事。
因此,对于皇帝亲政的事儿,多少还有点没看清。
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习惯了。
不过万历皇帝终究完成了大婚,算成年,内阁移交权力只是时间问题。
魏广德可不信这样的局面会持续下去,两宫和乾清宫都是不会乐意的。
在权利面前,魏广德选择了安稳,不想节外生枝。
张居正那事儿,其实多少都有些拎不清,但据说并非张居正本意,只是宫里不愿意让他放手,把权利移交给小皇帝。
魏广德也就是看后市各种分析看得多,主要是分析张居正为什么会得到那样的结果。
防微杜渐,魏广德自然会小心避免这样的事儿落到自己头上。
看刘守有脸色,魏广德笑道:“听明白了就好,去忙吧。”
魏广德下了逐客令,刘守有恭敬告辞退出值房。
内阁,刘守有只是考虑片刻,就提起前摆,大步向着乾清宫走去。
如果说以前他进宫里只是为了完成锦衣卫指挥使的职责,把刺探到的情报交一份给宫里备案,那现在刘守有就意识到为什么说锦衣卫指挥使是天下武官之首,最接近皇权的那一位了。
是啊,平时向宫里递送简报,有可能就被陛下召见。
虽然说伴君如伴虎,可要得到皇帝恩宠,可不就得多在皇帝面前露脸。
如果连面都见不到,皇帝知道你是谁。
虽然皇帝依旧还在文华殿上课,可现在课时已经被压缩,从每日上课到现在已经是两三日才上课,课业也少了。
毕竟,现在皇帝主要工作已经从学习开始变成学习如何理政,司礼监的权利才是最先被剥夺的。
过去,内阁票拟后的奏疏,大事小情多是司礼监处理,拿捏不住的才往宫里报。
现在奏疏全部都要在小皇帝面前过一遍,虽然对内阁的票拟,小皇帝话语权很轻,但至少能够接触政务了。
通过奏疏,了解天下大事儿,再看内阁票拟,学习如何管理国家。
就是在万历皇帝翻看奏疏的时候,外面守门的小內侍进来禀报锦衣卫指挥使求见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