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窑岗周报》
唐景窑还真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这次他来找张知木,一共几件事儿,他都用笔记在一张纸上。
第一件事是,张知木和陈玉锋刚刚研究过的的事儿,蓄水后担心堆岸的问题。唐景窑根据他以前搞河道的经验,也创造了这个问题。
张知木就把方才和陈玉锋商量过的成果告诉了唐景窑,让他再建码头的时候,将窑岗四周的河道两岸都用石头和水泥砌上。
第二件事儿是,唐景窑认为,现在小凌河大坝建成水位抬升以后,河两岸的以前没有利用价值的山地,就可以开成象窑岗那样的梯田,这河的两岸,假如都开垦的话,会有大批的水浇地。
张知木批准唐景窑观点,但是张知木告诉他。河边的边坡上一律不准开肯,必须都栽上柳条树,由于这种树的根系发达,有固土的作用。沿着河提修的路另一边,六丈之内,全部要载上树。六丈之外才可以开垦荒地。
唐景窑不解,说这要少不少耕地。张知木告诉他,小流域水土流失是个大问题。以后你们就会明确,山高低来的水流到河里必定要修睦引流渠。这样能减少雨水对河岸的冲击。
第三事儿是,河口坝基和船闸、船坞地基开挖就要结束,问啥时候可以动工建坝。
张知木告诉他,这次的坝基筹备用沙子水泥打基础,现在没有保热措施,冬天不能施工。现在可以做一些别的工作,比如备料工作。
另外,张知木还把陈玉锋提议在大坝的两端建城堡建议跟他说了。
唐景窑说,假如建城堡的事儿定下来,就赶紧设计一下,趁人手都在,把土石方一下子就都挖完了。
陈玉锋感到凌水码头的事儿,还要征求一下范成坤的意见,由于凌水码头毕竟要由他来管,他对那里的情况熟悉,“这两天我往一下凌水码头,带着卢炳义先生,具体征求一下范成坤的意见。然后在直接设计出来,也可以先把地下土石方部分先设计完,这样你们就可以先干起来。”
第四件事儿就是,今后小凌河蓄水以后,沿途村镇过来取水怎么处理?
这件事儿的确是一个有些为难,陆成祥毕竟没把沿河所有的地都买下来,河边的人家取水也不能不让。张知木想了一下说:“河边的人家取水就让人家取,但是不能随便在河道开渠。假如有这样的,不管用啥措施,都要禁止。最好能和沿岸的人家,把关系都处好。”
还有一件事儿,唐景窑说,他在工地上,履行了一下计件工资的措施,这样效率进步很快。
张知木非常批准唐景窑的做法,告诉他,别怕工人挣得多。这是给那些有气力又肯出气力的人一个挣点银子的机会。但是千万别把工人累坏了。
当唐景窑说,过年时工地上没歇几天一直在忙的时候,张知木不太赞成。告诉他,该休息就让工人休息,这样才干长久下往。
看到唐景窑明显消瘦的脸上,张知木很心疼,告诉他,日子还长着,必定别累坏了身材,窑岗的建设才开端,留着一个好身材,以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说这些时,张知木心里也在想,大明朝的官员都能像现在这样工作,大明草何至于如此呢。
唐景窑听到张知木发至心坎的关心,心里也很激动,道出了几句心里话:“我至从进了冶厂,就认为我的日子不长了,自己必定会逝世在冶厂。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从事我自己做梦都想做的工作。我现在就感到自己有使不完的气力,我必定会把这件事情办好,给张总一个满足的交待。”
陈玉锋和陆成祥知道,李云鹤到张知木这来,必定会有其他的事,所以唐景窑离开的时候,他们二位也随着离开了。
窑岗现在的重要工作自然的分成了三大块,陈玉锋重要负责军事方面,陆成祥负责商贸,张知木负责科研和生产。
张知木看大家都走了,对李云鹤话说:“你母亲和你媳妇都受了不少苦,你要好好的照顾他们,补充一下。”
李云鹤叹了一口,眼睛有点湿润,“我从家里跑出来的时候,我知道媳妇已经怀孕了。可是一点儿措施都没有,当时逝世的心都有。我认为再也见不到她们了。到现在我有时候都感到象做梦一样,总怕眼前的事儿不是真的。多亏李主任他们,他们一个小组,花了很多银子和时间才找到我的家人。过年的时后,我往请李治他们,可是他们都不来。我父亲还骂我无能。”
“你们一家人好好过个年就行。这回你的心事也了了,都不用惦记了。”张知木说。
“是啊。这回就安安心心的把自己的事儿办好就行了。”李云鹤应了一声,就把话拉回到正题,“张总,其他的事儿,我能抓紧的,你就都放心。不过那个蒸汽船的螺旋桨,和大发电机,你要抓紧。清风子和李守坛的硫酸就要生产了,我让缸窑又给他们多烧了一些坛子。我看缸窑还要扩大,再加两座大一点窑才行。”
看李云鹤已经成长成独当一面的大将,张知木心里很兴奋,说:“螺旋桨的事儿,过了十五你要给我几个人,还要两个手艺好一点的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