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的脸上。陆潜对自己的才情还是很有自负,假如有可能自己也能写出这种程度的诗。但是对方是六岁的孩子,并且是在没有什么筹备的情况下随口说出来,这就有些吓人了,换做自己怕是也做不到这一步。
“好,确实是好诗。”陆潜看着李清赞道,扭头对着李瑞和王四郎:
“刚才是我们的不是,我代林兄弟向两位道歉。”
这时候的李瑞在边上只顾着惊奇的看着李清,而王四郎早就没有了刚才的火气,看了一眼在一旁为难流冷汗的林姓花商,拱手说道:
“无妨、无妨,刚才某也激动了些。”
“好。”
“好。”
这时候叫好声才响了起来,由于刚才的缘故,叫好声、鼓掌声远比之前高子玉作出那首诗的时候的动静更大。四周画舫上刚才看过来的人高声问道:
“是不是又有什么好诗了?念出来大家听听。”
于是知道的人大声的念出来,对方画舫上也是一片喝彩声。
负责誊抄诗句的人过来想把李清的诗抄上一遍送至主船上往,陆潜随手把笺纸递了过往,说道:
“就这张吧。“
那人拿了诗句,送往主船上往。
……
张九龄看着手中的笺纸,读到最后创造少了几个字,问那送诗过来的人:
“怎么少了几个字?”
那人把这首完整的诗念了出来,把李清船上的情况汇报了,又道:
“写诗的是一位六岁的孩童,是替兄长解围而作的这首诗。”
“哦?”张九龄又低头看了一边手头的诗作,“看来,这是一位神童了。”张九龄少时聪慧能文,也是被人称作“神童”的。
旁边坐着的人说道:“小小孩童哪里当得起‘神童’这样的褒奖。”
“不,临时起意,能做出这样好的诗完整当得起。”张九龄道。
随又转头问郑家家主:
“远明哪里往了?”
“估计是追随张相一起来的几位年轻人往别的画舫上了。”郑家家主道。郑远明正是这次诗会主办人郑家的嫡子。在这诗会上却是负责招待像韩知贤、高子玉这类人了。此时大约是在别的画舫上招待他们。
“不如让远明把韩、高级人请来,我们再见上一见。嗯,也把那六岁的孩童一起请来,我们也见识一下我大唐的神童。”张九龄道。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