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何必白白送死呢!
娄烦王于是决定单干,跟部下商议,部下们面露难色,这几年被赵军碾压,人家的弓箭比我们的射的远,吃的穿的都比我们好,看看我们,箭头都是骨头做的,怎么打啊?
娄烦王力排众议,带着娄烦军队去找场子,在西河遇到了主父军队,然后犹豫了。
抗战开始,各地军队纷纷打着抗击日军的名义出军。贵州一个守备团,平常里打猾耍痞贩鸦片,也出山匡扶国难,军歌蛮有意思的,“左右左,左右左,各路兄弟来入伙,穿黄皮,背响火,草鞋皮鞋都认可。左右左,左右左,分饷银,你和我,吃完米线呷火锅,我们桂军票子多。”
这样一个守备团,主角的评价是烂的拔不出来,号称着抗日,其实心里发虚的很,离日军还有50多公里的时候,一见马上就要作战了,于是一哄而散。
娄烦军也差不多,之前被娄烦王说几句热血的话鼓动起来,真的到了跟前还是犹豫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好意思提回去,谁也不想往前冲,就这么尴尬的站着。
可也总不能不说话吧,娄烦各部落的首领们于是当了出头鸟,告诉娄烦王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保存实力,要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总而言之,意思意思就行了,该撤了。
关键时候娄烦王也怂了,将士不用命,难不成自己领头往前冲,这千里送人头,见到主父时总不能说礼轻人意重吧。
主父见到娄烦军队在准备作战,又似乎不愿意打仗,自然大笑,有道是我比你强,自然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派遣了使者与娄烦王讲和,表示我同意你们回故土定居,但今后要听从赵国的命令,打仗的时候要出人出马,愿不愿意?
这个台阶可谓太及时了,娄烦人顺着台阶一滚到底,表示俺们心慕中原文化,早就想跟主父一起干了,就怕你嫌弃我们,不愿意收留,既然主父宽宏大量,俺们自此愿为主父谦牵马执鞭。
娄烦人这么开心要归于主父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对少数民族不加歧视,反而给了很多优惠,赵国人的服装也和他们一样,自己在赵国也不显得另类。何况,归顺赵国的部落和勇士在赵国都混的如鱼得水,锅碗瓢盆瓦器瓷器都可以交易买到,所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大抵便是如此。
娄烦王愿不愿意呢,无所谓!
娄烦王如果是血气方刚,刚掌权不久,那么各部落长老联合起来,再立一个就是;娄烦王若是掌权多年,威望很高,那么长老们拉拢王子,王子识时务,找个没旁人的时候送父亲上天,继任王位即可。
娄烦归顺之后,部落开始放牧,有了赵国国籍,去邯郸都不用签证,自然开心的买来中原的花花物品。而且不跟赵国打仗了,部落里的勇士们也无了用武之地,厌恶战争只想平安归隐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就主动参军,博一个功名。
赵军军队又得以扩大。
公元前276年,主父率军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投降,中山亡国。主父把中山国君迁往陕西榆林。而娄烦王见部落被主父弄得四分五裂,不甘心失势,找到中山国君要起兵,随即被攻杀。
关于这个我心中存疑,要知道如何对待亡国之君是很头疼的事,要是对他宽厚,表示既往不咎,但是一旦形势转变,对方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呵呵,你灭了我国,还想让我感激你,确实有点难。就像抓到了唐僧,只要不杀他,孙悟空猪八戒怎么都不会罢休,借来满天神佛都要救回师父。
要是杀了吧,亡国之民又议论纷纷,心怀怨恨,毕竟国君是象征,国君都被杀了,他们以后还不是任人欺凌,而且传出去也不光彩,以后再攻打别国,那国君就会死抗到底,着实不划算。
于是灵机一动,干脆把你掉走,如鱼出水,那样就好对付的多了。可是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万一玩个金蝉脱壳人家再跑回来一呼百应,那可如何是好?
曹操占据荆州之后,把刘琮(g)安排青州当刺史,然后半路安排人杀了刘琮,谎称是遇到了匪患被杀,给人个名分,这样上上下下都说的过去,还绝了后患,可谓是老谋深算。
主父也是,娄烦王本来就是被不下胁迫投降,中山立国又这么久,靠怀柔的话花的时间长,万一赵国不行了这帮人又得作乱,所以国君必须要杀,还要杀得名正言顺,有什么比造反更好的杀人名义呢!
好比平常杀人,要上交刑部,还要皇帝圈名,之后才能秋后问斩,可是匪患的时候,可以先斩后奏,补个手续就好。
根据以往对主父的认识,这个人喜欢打仗,胆子很大,心思又缜密,玩弄计谋也是一把好手,很有可能安排了娄烦王和中山国君的造反。表面上待之甚厚,暗地里散播散播谣言,让两人心中害怕,于是起兵自保,然后迅速攻杀,表示你们太不识趣,自作孽不可活,将难以料理的人都杀了,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为了加强对边郡的控制,整修了邯郸到代郡的道路,一有祸患立刻朝兵夕至,防止酿成大乱,顺带着也能加强交流,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