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七章 后金皇太极(1/2)

作者:大器初露锋芒
既然南飞有这样子的想法,寇基和郑季夫妇都没有办法,最后,郑季夫妇同意南飞留在邱谨身边,寇基也不愿意离开,那郑季夫妇两人在三天后离开了陕西,去了京城黄木的世界里生活了。

后金……

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皇太极幸运的继承了皇位,开始的时候,皇太极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多次对外掠夺,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

皇太极即位后,可是焦头烂额,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是,实际上是帮几个亲兄弟管事,他们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

因为权力分散,自己连说话权都没有,事事都给三大贝勒掣肘,他徒有“一汗虚名”,完全是一个光棍司令,皇太极的处境非常的尴尬。

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他与手下副将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各个击破的手段,推行与加强封建制度,打击、削弱各股分权势力,提高汗权的计划。

加强封建极度推行之后,皇太极一直等待机会,眼睛死死的盯着各股势力的弱点,就在贝勒阿敏在战斗时,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皇太极终于夺回第一股分权。

皇太极拿贝勒阿敏失职为由,将他拿下,然后关入大牢终身幽禁,而他的部下也统收自己部下。因为皇太极抓住阿敏这个把柄,他的部下根本就没有反驳的机会,就算反叛皇太极也是得不到其他贝勒的支持的,于是就乖乖的臣服。

皇太极惩办了阿敏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莽古尔泰,为了要收服他的权力,皇太极可是事事都对他细心关注,不溜掉一点把柄,结果,在一次,莽古尔泰不顺从皇太极的意愿,皇太极找到了契机,与他力争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争吵之中,莽古尔泰居然给皇太极刺激到了忍受的边缘,竟然拔刀要杀了皇太极。莽古尔泰的行为,让皇太极借机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

同时,把他的部下收归与自己的部下,从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而代善呢?皇太极是不会动他的,因为,皇太极之所以登上大位,就是代善推举的,两人是拍档。

皇太极终于拿掉了三大贝勒的所有大权,共同管理后金的时局已经过去,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另外,皇太极感觉到大明朝的政策管治制度非常好,于是,逐步模仿大明朝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

他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翻译汉文与满文,为皇太极在满洲与汉人之间推行满汉化。又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

后来,又将“文馆”扩充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统称“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皇太极顺应良好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过程,后金逐渐稳固起来。接下来,他派人丈量土地,把土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

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统治。

为了扩大兵源,他又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满文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