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二章 摇头稾脑(修)(1/2)

作者:武陵年少时
“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元史·杨奂传】

董承板着脸回到府上,一言不发,闻讯赶来的上林苑令胡邈、车骑将军长史董凤二人本来还有心安慰几句,一瞧董承的脸色,临时却面面相觑,都不敢作声了。

可他们不说又不行,总不至于就与董承坐在四面通透的亭子里,徒然吹一夜冷风再回往吧?

董凤字子产,是长安本地的小豪强,也曾在大儒刘宽门下就学,借助师门与同学的关系,担负过榆次长这类的小官。后来返乡治家,遇上董承清查上林土地,董凤既舍不得田产、又见马日磾代众人申述无用,索性狠下心来,假借亲戚之名,用重金攀附董承。

当时董承正想着扩充羽翼,于是征辟董凤为车骑将军掾属,直到最近才渐渐为董承重用,升为长史。

董凤人固然老了,但头脑却很机动,见胡邈不敢开口,他壮着胆子说道:“本日实在是始料未及,本认为彼此默契,互明心意,在承明殿时,必定会说服陛下让步。哪知道……”

话没说完,就被董承截断道:“不要再提此事了,他们敢耍弄于我,让我在承明殿丢尽颜面,我早晚要还以色彩。”

胡邈这时说道:“董公睿鉴,此事虽有失算,但陛下好歹未有追究,也算是幸事一件。此外,由于董公在盐铁一事上执言而辩,河东士人无不感佩董公之德。”

董承轻轻冷笑一声,说道:“若不是还有那些河东豪强的‘感佩’,也不算毫无收获,否则我非得和这帮人撕破脸皮不可。”

“董公犯不着为此怨怒,眼下不过是让他们自得一时罢了。”胡邈说道:“本日唯有董公为盐铁伸张,河东那些人皆愿为董公效率。这不仅是得财,而是得人!”

“你说得对,让他们自得一时,这日子还长着呢!”董承面色总算稍缓,气不由得消了些:“河东这些人到底势单力孤,你看看今天承明殿上的这些人,除了我,谁还会在乎他们那点事?”

出于各种原因,董承与马日磾的梁子越结越大,他本想缓和二者关系,可马日磾既有旧恨在先,又有马腾凭恃在后,在没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跟董承合作。至于低调韬晦的杨氏、以及敌视外戚的黄琬等关东士人,就更不会和董承走到一起往了。

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避免彻底沦为天子手中的刀子,董承尽其所能的搜集了胡邈、董凤这样不得志、处于权利边沿的小豪强为己所用。政治边沿人物一旦进进权利中心,就会对权利的起源竭尽虔诚,这个理论董承或许不明确,但并不阻碍他身材力行,通过实践往摸索。

胡邈、董凤就是董承提拔的边沿人物,成效看起来也很明显,只是他们二人的才干还不够,只能委曲掩护董承的权势,并不能让其更进一步。

所以他便把主意打到由于白波贼乱,近来在朝中销声匿迹、权势微弱、逐渐被边沿化的河东豪强身上。

董承选择与马日磾等人一齐为盐铁伸张,除了联合一起迫使天子低头以外,更多的则是想想法收服河东士人。如今第一个目标固然没有达成,但马日磾与杨氏等人间接侵害了河东士人的利益,等若是自尽于河东,无疑是将他们拱手送给了董承。

这如何不让董承在怨愤之余,又大感欣慰?

同样是安慰的语句,自己说的就被其任意截断,胡邈说的你就能听之信之?

董凤不由皱皱眉头,按下心中不悦,接茬道:“董公精于筹算,属下实在是佩服不已。听闻河东卫觊、毌丘俭、程银等人皆为一时良才,董公何不征辟进幕?”

“卫觊聚河东诸家,为雄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