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议国事(1/4)

作者:幸福来敲门
乾清宫里。

林延潮提出南兵北军之争,是卫所兵与募兵之争时,众大佬们都是点点头,别看林延潮一副耿直进言的样子,实在他说话是很有分寸的。

现在朝堂上动则提及南兵北军之争,重要是蓟镇辽镇的北军对于南兵优厚待遇十分不满,两边早有抵触种下。

但林延潮这一句,将这地区派系之争,潜移默化的转到两种体制上的抵触。

而不是贸然站在哪一边,帮人说话。

不过林延潮面上这么说,但心底实在对北军确实有所不满,特别是辽镇,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明朝末期辽镇所谓的辽西将门,以及关宁军,已经几乎已是私兵化,军阀制。

不是说私兵化,军阀制的辽镇不能打,反而是他们战斗力相当不错,明朝灭亡后,清朝用三藩打下大半个天下。辽镇重要在明朝与后金的多次战斗中,屡屡抛弃友军率先跑路或者见逝世不救,导致明军全线崩溃,一败再败。

这其中当然是私兵化,军阀制的错,但北军南兵分歧也是很大因素,历史上明朝对后金战略,一直在辽人守辽土,还是重要客军上不断重复。这个因早在张居正往位后就埋下了,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时,蓟镇北军以南兵哗变为名,杀已被缴械的南军三千三百人,此事一出天下震惊。

“既然说是募兵与卫所兵之争,那么敢问打宗伯,以作甚上呢?”兵部尚书王一鄂出面问道。

林延潮看了王一鄂一眼,这话也是一个坑。

林延潮道:“卫所兵是从太祖时就定下的规矩,行之两百年,那是祖制,至于募兵之制则是后来的变通之法。但募兵之制并非本朝所创,赵宋用的是募兵之制,朝廷易于掌控,宋人曾本朝百年无事之说。”

王一鄂道:“是啊,宋时一直不能收复幽燕,故而有军力疲弱之说,我太宗天子五度亲征蒙古,成化也是三度犁庭,由此可见本朝祖制更胜于赵宋。”

林延潮心想,这王一鄂任兵部尚书多次主意裁撤裁减南兵,这一次看来是要与我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了。

林延潮没有硬撼,而是笑着道:“正如王司马所言,太宗,宪宗之武功确实远胜赵宋天子,譬如神宗时王司马的本家王荆川就曾言国,募兵多浮浪不顾逝世亡之人,如此兵马则喜祸乱,非良农可比。”

见林延潮引用王安石的话,王一鄂点点头道:“不错,宋朝的募兵可知此制败坏,哪里涌现饥荒了就在哪里募兵,甚至连贼寇也能诏安,这样盗贼与饥民之军如何能战?朝廷打战要用兵还是要用良家子!”

王一鄂之言,在场大臣都是点点头,此话有理有据,连天子与申时行都是露出了赞成之色。

但见林延潮道:“王司马所言极是,我听说当年戚家军进闽时,于浙江金台等人招兵买马,动以厚利,诱募为兵,以至于当地州县官员向朝廷陈奏说此举地步荒芜,国课无办,恳请朝廷结束本地招募田舍郎弟。”

“州县官员是苦于粮赋,但由田舍郎弟所募的戚家军却平定了闽地的倭害,由此可见在募良家子为兵这一点上,戚太保与王司马可谓是好汉所见略同啊。”

听了这几句话,众大臣们都是不约而同地心道,林延潮实在是厉害啊。

林延潮明明是替南兵说话的,但兜来转往的说话间竟与反对南兵的王一鄂达成了共叫。不仅自陈己见,同时也避免与王一鄂在朝堂上当面冲撞。

王一鄂也明确林延潮并非友军,但是对方方才这几句话捧了自己,让他心底还算受用,现在朝堂上那么多人看着,大家还是保持一个友爱争辩的态势。

王一鄂捏须道:“大批伯所言不错,但大批伯可知蓟镇北军南兵每月军饷是多少?北军月饷一石,折银五钱四分,而南兵一两五钱,如此一名南兵可兼二三名北军之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