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全新的挑战(修)(1/4)

作者:海底漫步者
在曰本,“大河”一词来源自一个法文单词,大概意思指的是“历史滚滚如洪流”,而且是先有的大河,然后才有的大河剧,但大河不是单指历史,大河剧也不是单指古装剧。

大河往往是通过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来诠释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有着某个独特的历史解读视角,而且对历史考证有一定要求——也就是说,历史未必是大河,大河应该是以某人的经历来反映历史环境,像是《三国演义》就该算大河,但没特定主角的《隋唐演义》却不算。

而演化成大河剧的话,大河剧该算古装剧中的一个分支,但它要求时代背景基本属实,细节也要经得起考证,架空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允许的——在曰本,大河剧有教育国民历史知识的义务,是被当成半部史书来看的,胡编乱造肯定不行。

这玩意儿是先搞出来的,就喜欢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从六十年代拍了第一部大河剧开始,一直到了现在,一周一集,从未间断,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哪怕是本部失火被烧了一大半都没能让它停止制作。

这种长久的坚持也让大河剧这名字深入人心,甚至在曰本,只有拍的这种剧才能被称为“大河剧”,别的电视台制作的只敢叫一声“大时代剧”——时代背景真实可考,时代细节真实可考,只有人物真实可考之余才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

终归还是电视剧嘛,完全符合史实也不可能,那也没人能做到,只能说尽量,全做到了那就该改名叫“历史纪录片”了。

至于大河剧的成绩,收视率总体是逐年下降,九十年代好一点的在20%多,差一点的就是挨刀货,只有10%左右——不太在乎收视率,收视率不好也会播完,从没有大河剧挨刀的先例。

但是,大河剧(大时代剧)格很高,有着一群中老年精英观众群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拍大河剧是一项文化工程,是在表现曰本的民族文化传统、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参与这种剧的制作本身其实就能算是一种荣誉了,而且除了这些虚名,也有实际好处。

上可以拿科学文教省、旅游管理局等机构的官方补助,中可以得到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文化界人士的全力支持,下可以聚拢演员的心——有时候很多人都愿意低薪或是免费为这种剧提供咨询服务,视为为文化事业做贡献,而参加这种历史正剧的演出,对提高演员的格帮助极大,而放在电视台来说,拍这种剧,实际上就是在提高电视台的整体格调。

关东联合电视台做为一个想跻身顶尖电视台行列的新兴电视台来说,想提升一下格调可以理解——你们看啊,我们为文化事业做贡献了,我们也不是只认钱的商业机构,我们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你们得夸我们啊!

一夸,影响力就出来了,大概就是这种意思,千原凛人能明白,但这事对他来说,有些过于吃力不讨好。

他对这个世界的历史很陌生,或者该说对这个世界中的历史人物很陌生,历史大走向没变,时间也只是微微有些错乱,但人全变了,他要拍这种剧并没有现成的剧本——他把猴子拖出来,拍一部《太阁立志传》肯定没问题,但这世界上的人又不认识木下藤吉郎,真拍出来那就成了架空作品了,不算大河剧。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研究研究历史人物写写新剧本,他也历练了两年了,现在再把他踢回2019年,他绝对也是电视制作行业的一把好手,起码也是个合格的编剧,但让他去做“大河剧”肯定要占用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浪费了他的穿越红利,极不划算——有这时间和精力,他再变现几部穿越红利不好吗?

他在那里沉吟了片刻,直接摇头道:“抱歉了,志贺局长,这不是我擅长的范围,开这种新剧怕是不行。”

他直接的拒绝让志贺步微微有些惊讶,千原凛人自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