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322:强插(1/3)

作者:苍梧老师
当年,自从王迪匆匆离开之后,那些勉强起来的几个行政和军事草台架子就没被孙皓真正的建设起来。又因为这几项建设对于这个时代,或者说对于缺少帝王项目训练的孙皓来说,难度有点太大,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是在名字上做点文章而已,搞到最后,还是要从前人那里捣鼓出来一些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

孙皓要趁着连番的动荡之后有点人才断档就对世家下手,集权,能依靠的,能仰仗的势力不多,要么是出身低微的官吏,要么是宗室或者外戚(或者宦官)。

寒门这一块,孙皓下手太慢,政策面也没有荆州那边的吸引力,所以,没什么效果,勉强搜刮过来的难堪大用不说,连接连折损了张悌等人之后的窟窿都填不上。

所以,也只能将就着使用外戚和宗室了。

所谓外戚,就是君主的母族、妻族,汉朝时期最是强盛(孙皓要借鉴也没有其他的了),尤其是在皇帝年纪不大,经验不足的时候。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深得人心,终于篡汉,到了东汉,完全没有吸取教训的样子,章和二年章帝死,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听政。兄大将军窦宪“威权震朝廷”;和帝死后,邓太后立出生 100 多天的殇帝即位,殇帝2岁夭折,再立13岁的安帝,外戚邓骘兄弟出面把持朝政;延光四年安帝死后,幼童北乡侯为帝,阎太后临朝,阎显得势;连续两个夭折后,2 岁的冲帝即位,梁太后临朝,太后兄大将军梁冀掌权;后面还有窦武和何进……无一例外,所有的外戚倒台,都是因为皇帝长大后为了拿回大权而借助了宦官的能量。

外戚的这段历史太近了,再加上宦官的名声臭不可闻,其狗腿、背锅潜力还没被人充分挖掘,破坏力又太大,所以,三国时期,鲜见外戚宦官真正揽权的局面形成。

不过,孙皓倒是肆无忌惮的扶持了新的外戚:何家与腾家。

何家就是自己的生母(昭献皇后)何太后的三个弟弟,何洪、何蒋、何植,这三个舅舅,几个流程走了一圈(尝试一下,历练一下)之后,孙皓便把何洪与何蒋扔到了军中,何植扔到了行政圈子里。

腾家,就是自己的妻子滕皇后的父亲縢牧,拜为卫将军,录尚书事,进内阁了。

在孙皓看来,如此安排,就起到了相互制衡的效果,避免一家独大,而且,这腾家在几次政治浩劫下来,已经是人丁单薄——腾家真正的话事人滕胤当年与孙綝k落败,惨遭灭族,縢牧是仗着远房亲戚侥幸逃过一劫,还子嗣不昌,只有一个女儿,正好用到过期报废拉倒。

不过腾家元气大伤,何家又是小门小户,用着虽然顺手,却也是资源紧张,所以,无奈之下,孙皓也只得启用了宗室(宦官?想也不要想,至少现阶段没有必要)。

第一批入围的就是同父异母这一层关系最近的,孙德、孙谦、孙俊。

第二批入围的就是那些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被边缘化的宗室,比如孙坚的弟弟孙静的五个孙子中,还能下得了地,上得了马的孙熙、孙曼和孙纮,比如孙权的侄孙,真正有点领兵作战才华的孙秀(其他都是摆设,这个是真的上过战场,练过兵的),比如孙绍(孙策的儿子)之子孙奉,还比如孙权的第五子,在江东的血雨腥风中生存下来的活化石孙奋,都被孙皓在军政两界安排的明明白白。

第三批入围的就是孙霸的两个儿子,孙基和孙壹,这二位是没有资格带兵,没有资格掌握实权的,也就是举个手表决和投个赞成票、领好(孙皓发表完重要讲话,领着大家带头叫好的人)而已,毕竟,孙霸当年和孙和闹得不可开交,两败俱伤,把你的两个儿子抬出来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不计前嫌和广阔胸襟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