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瑁观那刘璋神色惊慌,满面畏惧,眼睑低垂,身子后倾,不敢直视现场之争,这一切似非他所想。
庞羲微眯双眼,面无表情,眼前之激烈争锋,仿佛和他无半分关系,谁输谁赢,云淡风轻,宛如他都能从中渔利。
倒是那赵韪,看到杨怀差点得手,哈哈大笑,自斟自饮,好不开心。
继而见沈弥下场,阻挡杨怀,又不禁皱眉。
“二位将军舞得好,我张任也来凑凑热闹!”言语未毕,席间一人挺身而出,舞动三尺长剑,直逼刘瑁。
刘瑁来城都之后,早知张任之忠勇。
张任,益州蜀郡人。出身贫寒,胆大忠勇,志向高远,颇有气节。
在《三国演义》中,官至益州从事。
刘璋迎刘备入蜀之时,张任便是极力提醒刘璋提防刘备之人。
刘备入蜀,刘璋为刘备举行宴会。刘备手下谋士庞统策划让将军魏延舞剑,趁机除掉刘璋。
张任见势,出面对舞,极力解救。
刘备攻打刘璋,张任与刘璝、泠苞、邓贤等诸将引兵对抗,并在落凤坡埋伏射死庞统。
后退守雒城,于金雁桥被诸葛亮用计擒获。
刘备听闻张任之忠勇,令军士劝降张任,张任厉声答道:“老臣终究不侍二主!”拒绝投降,于是被杀,刘备为之扼腕叹息。
如此胆大忠勇之人,刘瑁自然不想与其为敌,最好引为己用。
刘瑁多么期望,此番杨怀舞剑,张任不会参与。
然则此时张任挺身而出,显见得此人已然和赵韪沆瀣一气。
张任之忠勇,说到底也是对刘璋之忠勇。
收一将和丢去性命相比,刘瑁自然知晓孰轻孰重。
那张任之剑法明显要比杨怀高明许多,出手速度与力道,皆非杨怀可比。
可见,张任出身贫寒,少年之时,为壮志能筹,还是付出诸多心血的。
此时,刘瑁身边已然无将佐保护,一个沈弥,饶是他有飞天遁地之能,在这两位武将连连进攻之下,也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张任趁着杨怀将沈弥逼退之际,长剑一挺,直刺刘瑁面门。
刘瑁早已严阵以待,自然不会令他一击必中。
当那剑尖刺来瞬间,刘瑁陡然握住身前几案之上的青铜酒壶,奋力将张任长剑挡开。
那张任见已然接手,随即手挽长剑,连连进攻。
刘瑁利用铜壶挡开长剑瞬间,纵跃而起,转身入场,掣剑在手,朗声笑道:“主公,既然大家皆有如此雅兴,那愚兄也来为贤弟舞剑一回!”
张任连续进攻,刘瑁左支右挡,轻松化解开去。
若是战马长枪较技,凭他此时功力,刘瑁有信心击败杨怀,然则未必能够击败张任。
在这酒宴之上,众人舞剑,欲夺其命,倒是给了他翻身之机。
再怎么说,刘瑁从小修习传统武术,各门各派,十八班兵器,多少都练习过。
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誉,他如何能够不练?
那张任剑法,比杨怀好上许多,然则在他眼中,也不过是筚路蓝缕,难入法眼了。
毕竟他曾经修习过的少林派《达摩剑法》、武当派《太乙玄门剑法》,比这些人使出的剑法,要高明百倍千倍。
刘瑁化解过张任一轮进攻,双脚立定,稳住身形,调匀气息,开始施展其《太乙玄门剑》之精妙剑法。
但见他剑与身合,身与气合,气与神合,**之中,手、眼、身、法、步配合恰如其分,形神俱妙。剑与神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剑法施展起来,行如蛟龙出水,静若灵猫捕鼠,运动之中,手分阴阳,身藏八卦,步踏九宫,周身玄妙,内合其气,外合其形,形神合一,气息绵延,剑招不绝。
一翻反攻下来,那张任早已被他之精妙剑法震惊,左支右挡,连连遇险。
不光是那张任,便是宴席之上诸位文臣武将,也早已震惊不已,一个个手不能动,口不能合,呆若木鸡,哑然失声。
当此时,刘瑁回归本真,将那《太乙玄门剑》中的第一招“青龙出海”递出,见那惊魂未定的张任刚刚躲开,轻松一招“拨云见日”跟上,当啷一声,早将张任手中三尺长剑剥落在地。
杨怀顾不得和沈弥恋战,一剑将沈弥逼退,回身攻击刘瑁。
刘瑁随之一招“紫燕穿林”,乘势一招“尺背单鞭”,又将杨怀手中长剑击落。
这下,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从小体弱多病,长相白皙娇嫩的刘瑁,竟有此等高妙剑法。
不到一盏茶功夫,竟然将张任、杨怀二将手中长剑击落。
赵韪最先缓过神来,冷喝一声道:“公子好剑法,难道诸位不想试试吗?”
他这一言既出,坐在几案之后发呆的泠苞、邓贤、刘璝、高沛之辈,拔剑而起,一拥而上。
刘瑁见了,心下明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