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公虽负盛名,然从未出山,不知其真才实学若何。
刘瑁与其论,不过抱有一丝希望而已。
若能相随,自然更好;若不能,也没必要强求。
此种世外之人,即便着人拿了去,也未必能够谋划出什么天下大计来。
既无相求之心,刘瑁便对庞德公赞扬一翻,表达其不问俗事、超脱凡尘的高洁性情,算作了事。
那庞德公虽然嘴上连说“非也非也”,但看得出来,对于刘瑁如此盛赞,极是消受。
便在此时,有少年,年约十五六岁,端饭菜上来,供刘瑁食用。
刘瑁见这少年朴实无华,深情木然,随口问:“此莫非公之子耶?”
庞德公笑道:“非也,此乃家兄之子,吾之从子庞统也。”
“庞统?”刘瑁一惊,实未想到,这少年如此其貌不扬,竟是庞统。
于是,刘瑁急邀入座。
那庞统躬身施礼,望其叔父,极为谨慎,道:“贵客与叔父叙谈,小子不敢就坐也。”
“唉,哪有那么多规矩?快来,快来,坐在吾身边来。”刘瑁起身,拉住其手,令其于几案一侧坐下。
攀谈片刻,刘瑁感觉到,这庞统虽然表面朴实无华,貌似无甚灵性,其实思想深刻,对人对事,颇有见识。
刘瑁大喜,又见比他略小两岁,遂呼之为弟。
庞德公见刘瑁待庞统如此之好,甚为奇之。
刘瑁道:“无他,吾料庞统兄弟将来必成大器也。”
刘瑁一边吃饭,一边与庞德公、庞统叔侄叙谈,甚为畅快。
晚膳后,刘瑁问庞德公,可知黄承彦所在。
庞德公道:“黄承彦住在襄阳黄家湾,莫非将军与黄承彦有交情?”
刘瑁遂将出使荆州,偶遇黄承彦之事备细说了一遍。
那庞德公道:“据此而言,黄承彦一家多亏将军也,不然其夫妻性命休矣。”
“既然相遇,自当相救,何足道哉?”刘瑁摆摆手,不以为意,道,“不知黄承彦一家近况若何?”
庞德公道:“未听说有甚变化,哦,只是听说最近有诸葛玄之从子名诸葛孔明者,投奔于他,被他别院安置。先前实未听说,黄承彦和诸葛玄竟有交情耶。”
刘瑁遂又将诸葛玄之事说了,庞德公方知刘瑁与黄承彦、诸葛玄皆有前缘,越发优待。
“即知黄先生据此不远,明日当前往拜访。”刘瑁道,“不如先生一同前往,聚会一翻,若何?”
庞德公拱手笑道:“将军前往黄承彦府上,自有将军之事,吾村夫野老,不便相随,万望见谅。”
刘瑁言说无妨,并不强求。
后刘瑁又请教此间贤者,庞德公言道:“适闻有‘诸葛四友’,皆与新近来此之诸葛孔明交好,堪称贤者,将军汝有意,可前往寻访是也。”
刘瑁欣喜,再三拜谢。
众人详谈很晚,庞德公自去休息,刘瑁便和庞统彻夜叙谈。
刘瑁知庞统学业未成,又听庞统之言,此间之人,皆不看好于他,心中甚是不快。
刘瑁一翻安慰之后,遂道:“吾闻颍川阳翟有名士司马徽,字德操,似与令叔多有交往,且有知人之明,何不前往拜师以问之?”
刘瑁一言,说动庞统,对其再三拜谢,并应之道:“思谋已定,必定前往拜见。”
两人一翻长谈,令庞统对刘瑁极为感谢和敬佩。
刘瑁遂道:“值此乱世,为救天下生灵脱离苦海,贤弟定要学好本事。功成之日,愚兄定然与贤弟携手纵横天下也!”
刘瑁便与其兄弟相称,庞统受宠若惊,心中大悦,再三言说,定当牢记此约也。
翌日。
刘瑁辞别庞德公和庞统,馈赠金珠礼物,庞德公固辞不受,刘瑁再三拜谢留宿之情,教诲之义。
众人出来,遂按照庞德公指引,前往黄家湾拜见黄承彦。
不足半个时辰,忽见前方竹林清幽,溪水潺潺,艳阳高照,山花烂漫,果真是一个修真养性之大好去处。
刘瑁正自陶醉,忽闻竹林中有人吟诵道: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吟罢,又有人笑道:“孔明贤弟,汝常好吟诵这首《梁父吟》,只是今日不应景耳。若是再来一场桃花雪,正当其便。”
“元直莫要谈应景之事,孔明贤弟此乃胸中有丘壑也!”又有一人道。
甘宁见刘瑁立马细听,遂道:“主公若想知那些是什么人,吾当前往,唤来便是,何必在此窃听?”
刘瑁急举手止之,令其休要多言,即便下马,立于竹林之中,全神贯注,侧耳聆听。
又有人言:“州平兄乃是过来人,应知孔明之才若何?”
再有第五人道:“州平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