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散落,甚至在校园西北角的湖边还有一座古塔矗立。
数不清的教学楼、研究院、食堂、图书馆、学生宿舍、体育场馆点缀其间,每座风格都不尽相同,有式的、苏式的,也有欧式的,从这些建筑的风格,可以一窥华大的历史变迁。
校园处处是学生读书、讨论、运动的身影,不为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辛苦赚钱而伤神,只为学术造诣、人生理想、国家发展而奋斗,这样的氛围,难怪被称为象牙塔了。
20分钟后,车停在了华大西南角的一片住宅区,这里是一排排错落的6、层高的住宅楼,有0多栋,青砖外墙、红色坡屋顶,有些墙面都已经泛白,显然有些年头了,这就是华大的教师公寓,很多华大的知名老教授、知名学者都住在这里,还有一些未婚年轻教师的单身宿舍。
陆教授的家在28栋二单元一层,学校考虑到这些老教授、老学者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一般都把一、二层的住房留给了他们。
陆教授家前面有个小院,用半人高的篱笆围了起来,推开木质院门,二人进到小院,小院大门和里面的屋门之间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道,两侧分别是花圃和苗圃,在篱笆墙的一角,一颗粗壮的枣树挺立着,枝叶一直延伸到层楼高。
“陆教授,我来啦”,欧阳娜娜冲屋内轻声喊道。
不多时,屋门打开,一位满头银发,面色红润,戴着一副黑框大眼镜,看着只有60多岁的老太太闪出门来,正是陆教授。
陆教授没说话,只是向欧阳招招,示意她进来。
看到后面的赵梵音,冲他点点头,和蔼的笑了一下,然后就闪入了门。
赵梵音跟在欧阳身后,进到陆教授家的房间内。
这是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进门就是客厅,面积挺大,现在正值晌午,阳光透过屋外树木的枝叶,射进窗户,洒在房间内,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客厅靠内里的墙壁是一排沙发,侧面的墙壁被一整排的书架占据,从地面到顶棚,足有八层,每层都摆满了书,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是一张大书桌,这书桌显然是个老物件,非常厚重,用料似乎也颇为上乘。
桌面杂乱的摆放着台灯、书籍、记事本、纸笔、放大镜、等物,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半合着,一张老式的办公椅斜靠在书桌和书架之间。
在书架对面,靠墙是一张八仙桌和把红木椅子。
这面墙上正挂着一幅水墨画,旁边还挂着几个大相框,里面都是一些黑白或彩色的照片,这应该都是陆教授家人的照片。
这个房间,兼顾了会客、办公和吃饭,虽然很大,但因为容纳的东西太多,显得有些拥挤和杂乱。
欧阳进屋后,先向陆教授介绍了赵梵音,陆教授看着面前这个一表人才的小伙子,听说是欧阳的老乡,颇为亲切的招呼他做到沙发上去,赵梵音赶紧摆摆,说自己站着就好。
欧阳说道:“陆教授,咱们大概几点出发?是去华都场吗?”
“咱们午12点走,等会有军队的专车来接,直接到南苑场,似乎是坐军用飞过去,这次去参加的考古项目,规模很大,国家也颇为重视,为了安全起见,军方也参与了进来”。陆教授说话气很足,声音洪亮,如果不说,真的看不出来是已经年近八旬的老人。
陆教授喜欢清净,多多少少性格有些孤僻不合群,虽然已经年近八旬,但执意独居在这里,没有和儿女同住。
陆教授是华国考古界的元老级人物,已经从事考古和相关教学工作50多年,一直在华大任教。
这也是家学渊源,陆教授的父母就是华大的第一批教授,而陆教授的兄弟姐妹以及儿女晚辈也多从事教育行业,均在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任教。
陆教授曾参与、组织了国内不少重大考古发掘项目,秦皇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等,数十个建国后的重大考古发现,都有陆教授的身影,从教50多年来,更是桃李满天下,很多省份的博物馆、历史研究所、物保护构、大学相关专业,都有她的学生,而且很多都担任要职。
陆教授自退休以后,由于精力和体力不如从前了,慢慢退出了考古一线工作,而专注于教学和写作,著有多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考古著作,在世界考古界也颇具名气。
作为陆教授的关门弟子,欧阳娜娜很得陆教授喜爱,倾囊相授,很多重要学术场合都愿意带着她,这次也不例外。
这十多年来,很多国内重要的墓葬被发掘,前些年更是抢救性的发掘了一批先秦和唐宋时期古墓,搞得近几年,考古界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大发现,学生们也只有上理论课的份,很少有实地考古发掘的经验。
这次让欧阳娜娜参与进来,陆教授也是一片苦心,希望欧阳娜娜能够更多的接触实际考古发掘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这个好苗子多长长见识,能够更全面的发展。
陆教授让赵梵音留在客厅,自己则带着欧阳娜娜到了后面的起居室,整理自己需要携带的个人用品和发掘工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