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胡一刀站出来发了话,杨平等人都不吭声了。
王国鼎对杨平笑笑,一刀兄弟是话粗理不粗啊!老乡们,我这个官虽然不大,但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县官不如现管嘛,你是群众代表,把想法看。
王国鼎和胡一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杨平等人也不便硬撑了。
杨平就,既然王书记这么了,咱们就回乡里去,看乡里怎么。
劝散人群后,王国鼎打听到杨平是镇上拆迁面积最大的业主。其实,当时他这个最大的业主也不过是雇佣了三个人的商铺。
王国鼎就找村干部带话,“我做东跟大家吃饭,见面交个朋友”。
胡一刀因为是杀虎口的名人,主动提出帮王国鼎做工作。
面对几个“钉子户”,王国鼎只字不提“拆迁”,整个饭局谈的皆是家长里短。
王国鼎听杨平的日杂百货、衣服鞋帽都是从武汉的汉正街所进时,对他的大胆尝试很是欣赏。
胡一刀在饭场上,老乡们,咱们的王书记可够意思了,这顿饭钱不是乡里拿的,是咱们王书记自己掏的腰包。
王国鼎笑笑,乡里乡亲的在一起坐坐,谁掏钱还不一样。
吃罢饭,王国鼎又和杨平单独谈了谈。他首先对杨平的经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当很多人还不敢离开土地的时候,像杨平这样的人敢于到商海里去弄潮,国家自上而上都是积极支持的。但个人的利益有时候会因为大家的利益受些损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县里、乡里是决不会让拆迁户吃亏的。
人情、利害逐一摆来。杨平终于缓和下来,谈了想法。王国鼎开始两头“撮合”:一面向县里汇报,吸收合理意见;一面把政府的努力和政策底线反馈给杨平。还在新开辟的一条街道上为杨平划出了四间门面。
“我拆!”杨平彻底服了。
杨平对胡一刀,王书记真的不错,他打心眼里把咱们老百姓看成了平等的人。
胡一刀哈哈一笑,王书记是我的结义兄弟,我对他最了解。
在杨平和胡一刀的服下,大多数邻居都很配合政府的工作。
何天明就对祖,你看看,咱们王国鼎是不是很有办法?
祖,不简单,这么难的事都让他给化解了。这就叫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
何天明,王书记办法是有的,但更主要的是,王书记有一颗火热的心。现在一些干部骂上访群众为“刁民”,如果干部不能正眼看群众,群众自然会仇视干部,进而会仇视政府,仇视社会。相反,王书记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群众自然把他当成了贴心人。干部和群众能这样相处,还有什么工作推动不了?
祖连连点头,是啊,无招胜有招。
经过半年多的工作,王国鼎就打开了局面。杀虎口乡的干部和群都,王国鼎副书记在工作上还很有办法,也敢于负责,敢于触及矛盾。这样的领导,他们信服。
王国鼎只有在星期天的时候,才能到市里同妻儿相聚,不过,钟可人毫无怨言,非常支持丈夫在基层工作。
王国鼎在妻子面前也提到了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不过,他更多地是与群众打交道的收获与快乐,也与妻子一道分享了不少基层工作的经验和办法。
王国鼎,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能与对方展开心灵的对话,任谁的心扉都可以打开。
钟可人笑笑,想当年,你就是用这一招把我打动了。
王国鼎也笑了,心与心的碰撞,能不出火花?
在平时闲的时候,钟可人也会去逛一逛书店,并给王国鼎买回一些诸如《党政干部论》、《谈调查研究》、《县乡工作经验谈》等书籍。
&l;/div&g;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