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学院内……
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几百人正在谈文平天下!
大家的脸上没有出现怒容,都是带着淡定的神情,因为大家都是非一般的人物,都是文学北斗,学识至高,人人肚中都能容纳天下!
这几百人就是名誉大明王朝的东林党人,其实,还有非常多的人因为没有空而没来参加,他们个个都怀有大志,都想以文而辅助天下!
不过,在很多的学者中对东林党的历史评价层出不穷,但是,不管历史评价如何,都逃不出他们是忠君忠民一党,是大明朝的根基!
东林党人是文人,而文人都是温文尔雅之人,也是非常开明之人,能够明白到一件事情当中的对错无奈,选择的方向该如何走好,这就是文人让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过去有提过忠臣和奸臣之分,很多的人都对奸臣的评论是自私自利,霸权中饱私囊,不管民生死活,应该遗臭万年,永劫不复,子孙后代都要蒙羞。
又有很多的人对奸臣拿来评论为可以谅解之人,究竟奸臣是不是值得原谅呢?其实是这样子的,如果你不在他身边的话,别人说他好,他就是好,别人说不好,他就是不好。
原因是因为你没有亲身去感受他的好和坏,一个人给人说不好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这个人有没有欺负自己,还有自己的亲人,抢夺自己的家人,就可以去感受他的对错,无奈还是残暴。
从他的作为上全面去看他的一生,就能看出非常的地方都很像自己,还有,很多时候一些人的评论都是拿历史材料来评论错对的,根本就没有用一生的努力去感受他的人生。
所以,很多人对奸臣的评论都是不合格的,都只是他对人家皮毛之论,没有完全的答案,没有肯定的结果,甚至很多人都是拿着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一些反挖掘,挖掘到一点有用的价值,他们就会通过想象而去实行自己的意愿。
而忠臣呢?首先他们是温文尔雅之人,他们心性很温和,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客气,爱心爆棚,这样子的人很让人喜欢,由此,狠人就忽略了他们的对错。
文人很多时候都会犯错,而犯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性改变了,不再带着温文尔雅的心灵去对人对事,但是,没有在他身边的话,你是不知道他心灵的改变的。
文人一旦改变了温文尔雅的心灵之后,他们会变得比奸臣的心灵更坏,心中对世界的美丽向往更加极度绝望,甚至心都可以到了死的程度了。
这样子一说,忠臣如果失去了理想的实现的话,他们要比奸臣更加可怕!所以,评论忠臣与奸臣之间的对错,是要靠非常多的人生经历,还有靠非常高的理想,要有包容天下的心才能去评论他们的对与错!
东林党在魏忠贤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呢?他们都带着理想为大明朝出力,同时,又带着私人利益,养自己养家人,更带着理想成功之后,他们向往那种自由、淡定、安逸的生活。
文人都喜欢出去多走走,多感受一些世间的美丽的东西,简单却又美丽的想法,一般他们的理想都是很大的,如果朝廷好了,就说明边防稳固,边防稳固那百姓就安宁生活。
可是,人民安宁了,很多的人又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的去争夺,这样子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活,为了理想而做一些无奈的事情,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会把原来的心性改变。
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既然都到了那个程度,就没有退路的机会了,所以,很多人就这样子变成了坏人,而他们做了坏人之后,他们还有良性吗?
有!他们比原来更有良性了,只是在他个人的心中,不会有人知道,他也不会告诉别人,不过,他会在一些事情的作为上,做一些歉疚的弥补,由此,他们给人家评论为奸臣。
这些奸臣一旦霸占了朝廷大权后,他们会把原来安宁生活的人民的生活搞乱,文人们的理想也给他们搞乱了,所以,文人就会聚合在一块,商讨如何把奸臣拿掉的办法。
东林党中聚合的所有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清晰的带着全面性去看问题的,而小部分的人都只是附和这个气势去行事,又因为大部分的人精神意气所感受,大家的精神就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集团。
有集团就有安全感,大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抒发自己心中的想法了,由此,忠臣形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由此产生,他们的声誉名流千古。
在这样子的时局下,东林党文人们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自由、淡定、安逸的生活,那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做起来非常的困难,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
他们怕死吗?当然怕!每个大明朝的人都怕死,如果,因为怕死而去委屈自己,那就是一个非常窝心的选择,选择了委屈接受,让自己的理想埋没,那他是根本就过不了开心的生活的。
他们都已经有了最终的理想和生活的选择,不实现的话,没有人会愿意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