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1章 记里鼓车(2/4)

作者:风无求
在陀螺仪差不多的机制。

都是靠重力嘛,多层圆环球面嵌套,层层卸力,不管最外层是如何运动的,中心区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装水水不撒、染香烬不溢。

很精巧的东西,要做好关键就是看一个耐心,每一层球面用可活动的横杆相连,打磨到极度平滑保证最完美的活动性,内层球面上下两半靠控制不同的镂空比例来错开重量分布——就跟不倒翁的道理一样,一半非常轻、一半非常重,这样装东西的香炉台永远都是在下面。

即使是现代工艺,想做成这样、也不是非常容易。

只能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确实很多方面都比现代人强多了,除了这个,还有越王勾践剑,乍一看可能就只是觉得“漂亮,了解深了才会去感叹着竟然是2000年前的水平;

特别是勾践剑,铸造工艺已经是失传了,2000年后用现代科技无论如何都仿造不到那种钢材铸造水平,人家弯超过180度的角都可以完美复原、没有任何应力损伤,现在的钢材、再好的工艺弯个七八十度就已经会产生永久形变了。

技术雏形是有,但想直接移植到鼓车上还是花了不少的工夫,主要是钢材打磨水平没有到位到那个份上,无论如何都有摩擦力,陀螺仪转轴方向未必能保持恒定;

不过好在这个不是拿在手上把玩的,多加点儿木油润滑就好了,精度不敢说绝对、但起码能用。

但也仅限于能用了,很多方面确实不过关。

那就退而求其次呗,本来是想做个完美的“六向”陀螺仪,搞到后面,只能拆成2根,轴做到一起、指示高度的轴转轴拆分出来单立。

这样的话,摩擦力误差可以减少3分之1,确实可以提高一些精度。

最后成品出来,效果总的来说墨斗还是比较满意,转轴末端连着微压弹簧,弹簧末端牵住指针,鼓车运行的时候,轮轴除了带动测距轮组、也同时带动着这2组测向轮组,直接把相对于初始地点的方向和距离变动量化了出来。

接下来就可以更进一步……

指针直接连上笔墨。

用的是鸭毛、羽杆。

说白了就是西方的羽毛笔,那玩意儿中间是空的嘛,里面灌进浓稠墨水,在墨液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强的双重影响下,墨水平时往下滴漏的速度尽量降到极限,仅在接触纸张的时候把墨水“吸”下来。

其实也算不上吸,就是顺便着往下“带”,只是纸是木头做出来的嘛,木材纤维结构都是管状,只要沾到水源、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就可以源源不断往里吸。

也是为了生存嘛,植物不进化成这种样子,生在干旱地区连着四五天不下雨就直接枯死了。

这倒是方便了墨斗的加工,反正只要选到了吸水能力足够优质的纸张和粘稠度适中的墨水,光靠指针的偏转力就足够诱发油墨晕开。

笔墨纸全部摆好,推着车子走,路线轨迹的变化,包括距离、高度、方向,都会直接反映在纸张上。

简单来说就是——自动绘图。

这可比之前走走停停目测风景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实际试验了一下……

起码能用。

问题不少。

最大的一点,车不能停……

墨水是一直往纸里面渗嘛,停太久了一个地方墨迹就会相当溶,在纸面上晕开形成一个超大晕痕,地图观感极差。

其实本来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

机器的东西,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人脑那么只能。

这台车子,充其量就是“反映位置变换指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反映不了“当前所在场景地形”的。

画出来的,是一整片“墨印”。

坡度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