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7章:织布机(2/2)

作者:风无求
一层一层拉、每层都是经纬互相穿插、互相挤压。

只要段数足够多,布匹的强度就是有保证的。

由于结构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用力往拉的时候力会被疏散到每一根线上,看似气力已经很大了,但实在每根线上遭遇的拉力很小。

类比于两本书,左右对翻、一页压一页,随便压个50上百页,人力是拉不开的。

不要说人力了,假如页数足够多,比如两三千页的电话黄页——当然现在这年头黄页这东西也不好找了,那用拆掉书壳的大字典也行,一页盖一页完善重叠个四五千层,不要说人力了,即使是开两辆拉车过来拉,最后也是牵动书本的钢索先断。

每张纸高低两面的摩擦力固然很小,加到一起就很可怕了。

书可以堆叠两三千张,布匹的话,数目可能不会有那么多……

反正便宜的布确定少。

至于好的,按天工开物记载,织丝绸要1200个齿,然后每个齿还不止纳一根丝,加起来,织好的丝绸表面看似柔光丝滑,实在里面并列排布了有6000根经线,纬线当然是看裁多少。

6000段,摸起来却毫无突兀,这需要耗多少精力?

这东西要都不值钱,那这世上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值钱的了。

当然,1200齿那是织丝绸的,墨斗现在就做个网子,需要那么多干什么?随便弄百八十个就好了。

毕竟又不是真织布、要真为那个往,直接找系统买就是了,前院的熔炉15两,便宜的丝绸机也就5两银子一台。

自己做吧,拿系统机器改都不知道能不能改成,从头开端也麻烦不到什么处所往,顺便混一点木工和工艺经验。

至于改良的方法……

也不轻易,做一个类似于“钉耙”的东西,钉齿下面不完整固定,而是穿过耙体一段做一个铁环,一个一个连在刚遇上;

转动杠杆、带动这些钉齿旋转。

拿这个往钩经线,把线钩出一个圈。

纬线穿过这些圈、从经线平面下方整体拉回另外一边,再穿一次。

持续两次穿越、其后拉紧,这个结就打出来了。

墨斗找了两根耳机线试过,这么弄,首先糟践材料是确定的,再来,打出来的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结”,经线貌似固定住了,但纬线的确是可以抽动的。

只能指看抓回来的鱼智商没有那么高了,假如是个人,被这种东西网住,看明确了结构,选对方向、一手卡一个、高低一拉,口子直接出来了,说跑就跑。

先看情况,到时候再说。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