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家?
这是会议已经结束,唠嗑时间么?
大家皆是一愣,都不认为这个话题适合政事堂这种场合,他们也不是无聊到这种境界。
崔戢刃稍稍瞟了眼韩艺,皱了下眉头,随即率先打破沉默,这事我也听说过,好像是说元家在海外的一些岛屿上,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而在去年的时候,佛逝国曾在那附近打劫了一艘元家运往那些岛上的货船,当时元家立刻派人去讨回公道,结果反而被佛逝国的人马打败。
韩艺点点头道:大概就是如此吧。
郝处俊略显纳闷道:那不知尚书令为何在这里提起此事?
在这里,明显就是暗示韩艺,这事不宜在这里谈。
韩艺苦笑道:郝尚书,元家的人可也是我大唐的子民,我们大唐子民死在那里,我在这里提起,难道有什么不妥么?
郝处俊立刻道:尚书令误会老夫了,老夫只不过是认为,那里都是化外之地,亦非是在我大唐的管辖之内,他们既然要跑去那里,那就得他们自己来承担,又不是朝廷让他们去的,朝廷可没有义务为此负责。
韩艺摇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吧,难道他们离开中原,那就不是我大唐子民了么?
张文灌沉眉问道:难道尚书令认为朝廷应该去为元家讨回一个公道?
韩艺点头道:不错。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怎么可能,且不说朝廷连那边是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就算了解,为了一首货船,朝廷就兴师动众,出海去攻打另一个国家,这可怎么也说不通啊!张文灌一脸的不可思议。
狄仁杰道:若是在我中原附近,朝廷还可以派人去交涉一下,但问题是那地方离我中原太原,还得造船出海,我也不赞成这么做,还有不少百姓在其它地区丧生,朝廷还是得以大局为重啊。
刘祥道道:我认为朝廷也不能当做不知道,既然那地方不安全,朝廷理应告知天下百姓,让他们尽量不要出海。
这其实就是典型中国古代思想,儒家思想,就是没事别到处乱走,家里最安全,外面太危险,你出去干嘛,这就是因为中原地大物着武媚娘。
方才谈正事的时候,你不做声,这种无稽之谈,你又开口,你档次真是太低了。
武媚娘目光一扫,斩钉截铁道:我认为朝廷此番一定要出兵,为元家讨回一个公道来。
张文灌皱眉道:皇后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道理方才韩艺已经说过了,因为元家的人也是我大唐子民。
张文灌道:但是我们也说过,光凭这一点,不足以让朝廷兴师动众,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
武媚娘冷哼一声,道:我大唐子民的生命,在你嘴里怎么就成了无稽之谈,我大唐乃是天下第一帝国,岂容那些野猴子在我们头上撒野,这要传出去,只怕会让周边藩国笑掉大牙,如果此次就这么算了,那我大唐百姓哪里都不敢去,周边藩国也不会将我大唐百姓放在心上,我们要借此告诉周边藩国,谁若敢伤我大唐百姓,我们必将百倍奉还。
张文灌当即道:皇后可有想过,一旦我们出兵,且不说胜败,纵使胜,也会有损伤,为了只是一个人,打得也只是一个对于我大唐毫无威胁的小岛国,就搭上成百上千条性命,这如何向陛下交代,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难道就元家的人命值钱么?
武媚娘道:我大唐军队不就是为了保护大唐百姓的么?
郝处俊道:皇后此言虽不无道理,但是朝廷还是得以大局为重,死在吐蕃的百姓可远比这一次死得多,如此说来,朝廷也应该出兵进攻吐蕃。
武媚娘强势道:谁说放过吐蕃呢?我们与吐蕃每一笔账都不能忘记,他日一定要跟他们清算。
大家皆是一愣,今日这位皇后是吃了火药,还是月事来呢?怎么变得这么横。
刘祥道急忙出来打个圆场,道:皇后,此事是非对错,都还没有调查清楚,不管是对方是谁,身处何处,就这么贸然出兵,这未免太冲动,难以服人,也绝非是仁义之举,再者说,当年那已利鼻国还曾向我大唐进贡,虽说如今已被佛逝国替代,但是他们也绝不敢与我大唐为敌,要不这样,朝廷派人去佛逝国询问一下,将此事调查清楚,若真的是他们先动?
当初她为什么要整韩艺,不就是得罪了一回么。
韩艺愣了下,忙道:皇后误会,我绝非是指桑骂槐,女人都斤斤计较,我能够理解的。
这还...嗯?
武媚娘突然凤目睁圆,瞪着韩艺。
韩艺忙拱手道:臣也告退了。
说完就溜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