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天道法则有层次(下)(1/2)
作者:想飞的青蛙
在那块道解玉简之中,在开篇便将道详细的给解说一遍。后来又在每一层中都记录了详细的注解,不过里面虽然讲述的巨细无遗,可是正是因为这样,凌逍遥感觉自己对道的理解就更加迷茫了。
第二层讲述的是道法由心,也就是说修道者只要元神力量强大,那么就更贴近于道。
而要这元神力量强大,那就必须得对道有深刻的了解,在不断地体悟之中让元神得到升华,只有这样,元神的力量才会强大。这是一个双面的问题,互补不足。
然而这记录玉简的人显然是一个很不会教徒弟的人,不然也不会在留下来的玉简之中将自己的道详细的刻入其中。这样虽然能使得后人更容易理解,可是却大大的限制的后人的脚步。
或许在前期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可是在当境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一弊端就会显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纵欲道中低阶弟子境界进步的非常快,而一旦到了劫仙境界他们的境界就进步缓慢的原因所在。正是他们一开始就遵循了这块玉简里面的解释进行修炼才导致的。
他们修行的道并非自己的道,而是别人的道,是留下这块玉简之人的道。所谓人之不同,道亦不同,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道,他们只有追寻着自己的道,才能得到进步。如果追寻的是别人的道,那么在途中遇到波折那就在所难免了。
修炼之人,无论是修炼的是什么,他们都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修行。第一就是境界,第二就是修为。
修为就是实力,就是力量。而境界所指的却是元神的力量,也就是对道的理解。当然所修炼的方法不一样,那么道所表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僵尸,他们的境界力量就是心神而不是元神,这就是所修炼的方法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在玉简之中讲述了很多体悟道的经验与途径,比如有由情入道,由杀入道,由战入道,更有由五行入道等等,不一而足。而且还将每种入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境都给讲述了清楚。
虽然凌逍遥没有经历过,可是他对于以力证道的经验还是有的。他当初正是用以力证道的办法才将自己的法则领悟衍生出道,并结成道之印记的。而他当初在以力证道的时候所遇到的困境,在这块玉简之中也有所描述。这使得凌逍遥没有怀疑这块玉简所记录对道的理解的真实性。
其实这也是纵欲道几百年来他们一直遵循着这块玉简上面所记录的方法修行的原因所在。
不过凌逍遥是一个非常有自我主见的人,他虽然相信这块玉简上面所记录的东西。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会依照里面的办法修行,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修行的道自然也就不同,这点他还是非常明白的。要知道,如可可以追寻着别人的道修行的话,那明月一定早就将她对法则的领悟尽数传授给他了,还用等到现在还要他自己领悟吗?
双眼看着这块玉简,凌逍遥面色有些古怪,他现在有些怀疑,是不是某位前辈高人故意留下这块玉简来祸害后背修行之人的。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将对道的理解讲述的如此详细。如果说他不知道这样会害人的话,凌逍遥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要知道,能修炼到如此境界之人,那一个是笨蛋,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一个一劫劫仙的人都明白,他不相信留下玉简之人会不明白。
虽然如此,不过凌逍遥还是觉得这玉简里面有不少东西值得他借鉴与学习的。特别是在这玉简开篇的时候就题了四个字“道法自然”,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可是其中却蕴含了大神通在里面。
以凌逍遥的眼光来看,这块玉简里面的所有内容也不及这四个字来的珍贵,这四个字中似乎蕴含了无穷大道在里面,每每让人一看,就能使人受益匪浅的样子。显然这四个字里面被人融入了大神通。
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对于从小修道的凌逍遥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对它的字面里面也是非常清楚。
道法自然源自道德经,其中一种解释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效法大地,地效法上天,天效法道,道效法着整个的大自然,可以将它理解为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行着。而修道之人就是在不断地探讨着这个规律,从而掌握使用它,使得自己的元神力量的到升华。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是追求本源,明解始末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将道理解为一种阴阳虚实,世间万物。将世间上所有的东西,无论实物,还是虚无都归纳于道,都是道的化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