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多尔衮入关(3/4)

作者:猛将如云
大清兵神速,一战而斩之!”

多尔衮大声向全军上下讲述着这批甲胄的由来。两年的时间,加上朝廷有意无意的宣传,各部将领不断的改善自己部队的装备,明军由面对建奴坚壁不出、望风而逃,变成了敢于迎战,虽然依旧是被动挨打一触即溃,但是也是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十四叔!当日战败的是我满洲正红旗,雪耻的亦当是我正红旗所部!”贝子硕托涨红了脸挥动着手中的长柄马刀做奋勇状。

多尔衮的这个举动,令在场的辽东反贼们无不激动万分。

崭新的南蛮甲,连上面涂着的油脂尚未完全去除干净,这样的甲胄在盛京只要甲喇额真以上的将领,或是贝子以上爵位的人物才能拥有,偶尔有山西商人在黑市上出售,一领甲已经被售卖到了五六百两之多。

对于牛录额真、壮大、分得波什库这样的中下级军官来说,一领南蛮甲,不但是战场保命的利器,也是战功的象征。黄台吉在出征前便有明令,在战阵上士卒所获之南蛮甲胄、南蛮刀枪皆由斩获者本人领有。第二件以上者交公。

如今,多尔衮以这样的重赏在众军面前选拔勇士,如何不令各旗王公、旗主,乃至普通兵士甚至家奴包衣们怦然心动?

“本大将军已经向皇上请了旨意,此番入关伐明,凡有功之人,皆有封赏!旗丁有功者,升一级!余丁有功者,变为旗丁!包衣家奴有功者,抬入旗内!家奴包衣立有战功者便不再是包衣奴才,而是我八旗旗丁的一分子!一样可以分享缴获,有奴才伺候!”

多尔衮将本来就已经十分热烈的情绪点燃后又适度的加上了一桶油,这样一来全军上下无不沸腾!

此时的清军正是出于上升期,虽然情绪激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变得通红,但是由于慑于军纪森严,所有军官、旗丁、余丁、包衣杂役们只是静静而立,整个军阵没有人发出一丝的喧哗,只有风吹过旗帜的哗哗作响。

清军步骑兵在河西务周边森然列阵。大小方阵散发出一股摄人的气势。

一番争执之后,硕托所部得到了先锋的任务。

沉闷低沉的牛角号声阵阵响起,清兵军阵中微微起了一阵骚动。在硕托的号令之下,从正红旗满洲各个牛录阵列中推出若干盾车来。

在八旗军中,这种盾车向是他们的标准装备,自从努尔哈赤兴兵作乱以来,攻城作战,无往而不利。盾车前面是高大厚实的木板,上面铺着厚厚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挡枪炮弓箭。下面有滚轮。转动灵活。如果地形条件允许的话,它们可以一直推到城下。盾车后的不远处,也有众多的鞑子兵跟役,穿着棉甲。或是未着甲。推着七、八十辆的独轮小车。上面满载泥石等物,用来填取城前的沟堑之用。在这些独轮小车的后面,又有十数个鞑子跟役。抬着几副简陋的云梯,跟随独轮小车前来。

后金兵与清兵作战,向是以盾车为前列,用来消耗城头明军的炮火,抵挡弓箭枪弹。随后跟着死兵,手执盾牌大刀长枪等兵器,穿着两层重甲,内穿锁子甲,外穿内镶铁片的棉甲。

甚至有些将领,还穿着三层重甲,最里层为锁子甲,其次是铁甲,最外层是镶铁棉甲。有了这三层重甲,可以有效地防护一定距离的弓箭与火器打击。

这些死兵,多是清兵中的马甲,战场经验非常丰富。在死兵的后面,还跟着身着轻甲善射的弓箭手,用来支援死兵登城,掩护那些辅兵们填取沟堑。

最后是锐兵,也就是白甲兵押阵,他们也是披着双层重甲,伺机登城支援。如果是在野战,这些士兵的身后还跟着一些精骑相机而动。

眼见得硕托的织金龙纛旗缓缓的向河西务城移动过去,多尔衮很是满意的点点头,翻身下马。有家奴在一旁早已搭起了大帐,供这位年轻的大将军做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