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王涛一首《嫦娥》技惊四座,王致远和裴明道两人在点评上相互谦让了几句,最终还是由拗不过王致远的平宁郡守裴明道开言道:“嫦娥偷吃灵药,独上月宫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赘述了。这首诗巧妙的以这个故事为切入点,以嫦娥为例,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中的人应该选择的到底是什么?咱们的王才子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顿了顿,待众人消化一会自己话后,裴明道接着道:“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寓情于事,寓思于情,发人深省。若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能做出此等深刻、切题又应景的中秋诗的是一个将将束发的少年郎,真是后生可畏呀!”
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前众多士子虽然知道这首诗不一般,但要真要问到底好在哪,却不一定有人能这么全乎。
裴明道这篇点评,虽然言简意赅,但却将诗作的内涵外延一并讲出,不仅众多士子叹服,就连郑则道等一众官员也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学识钦佩不已。
就连王涛直到会结束回住处的路上还在暗自感叹:前世看穿越中,凡是官员或是大族子弟,无不是纨绔、昏聩、让主角打脸的代名词。今日自个穿越,看那裴明道、郑则道的表现方知“存在即是真理”,无论前世还是今朝都能大行其道的世家大族,在这相对闭塞的时代还真有其无法否认的优越性。古人诚不可欺呀!
八月十八日,晴,宜出行。
王涛骑在回石门县的马上,第次打了个哈欠后,想想自己昨日的忙碌,禁不住苦笑不已。
那日青云诗会上,先是自承毫无头绪做不出诗的王涛却来个神转折,一首《嫦娥》技惊四座、才压群雄。后面大多数人在自知相差甚远之下,便干脆将自家的新作藏拙,不原露头当绿叶了,反正好诗不会变质,只要你肯放,以后自然还有露头的机会。如此一来,本届青云诗会反而因无人再有新作献上而创纪录的早早结束。
第二日,王涛好歹才将因自己在会上大出风头而差点又改变主意想让自己继续科举的王明德通,又上门拜谢了对自己青睐有加想让自己去郡学的老学政薛木仁,又向开了金口让自己去王氏族学继续上学的王氏家主王致远告了罪过,得了‘孺子不可教也’的评价后;又被舅舅薛威拉着道了整晚上关于比武选材的事来。
要王涛自个对这比武选材其实也就是一知半解,但前世信息大爆炸时代,好歹接触过这前世古代武举的一些章,知道个大概,被舅这一逼问,不管能不能用全部和盘托出。
就这也把舅薛威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听了一整晚直到天蒙蒙亮,想起王涛一家子要回石门县,这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嘴。
这不一大早送行之时,薛威不但在自家妹妹、妹夫面前将王涛一顿好夸,还千叮咛万嘱咐王涛待比武选材开始之时一定要过来帮着参赞一下,在自家老爹老妈面前王涛自然只有点头的份了。
自打石门境内山匪被肃清,处于平原地带的永宁县内本就不是山匪成气候的地界,又被收到利好消息郡尉郑则道派兵清剿一空。
如今的平宁郡城经永宁县、石门县一线,那是商队如梭,络绎不绝。大多都是经石门去平州通江县的商队,高丽的人参等特产运过来,这边瓷器、布匹运过去,好不兴旺。
所以此次王涛一家回石门索性也没再跟什么商队,而是自行出发,图个快速,沿途又有商队往来不停,不愁大车坏了找不着帮手。
事实也果然如此。王涛一家昨日正午就到了永宁县城,只不过因为妹王梅早上起来的早了有点受凉伤风,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永宁县城住宿了一晚,请大夫诊治了一番,耽搁了一晚。今天一大早才出了永宁县城向石门县行去。
王涛一路看着马车上自家老爹王明德一副心不在焉、满脸愁绪的样子,心中诧异。忍不住询问道:“父亲,石门县有李叔看着,舅不是上谷的叛军又大多都调去黄河那边应对王师了,剩下的那些降军有去年的教训,又岂敢轻易犯我石门。您就放宽心吧!”
王明德看了看面前这日渐成熟的儿子,叹了口气道:“李达做事我放心。为父愁的却是另有其事呀。”
王涛心中更加诧异,实在想不出除了石门安危外还有什么能令老爹如此愁眉不展,便出言相询道:“那您这是因何如此呀?”
王明德通过之前的守城、剿匪之战后,早已不把自家这个儿子当做一般的志学之年的少年来看待了。又看了下四周,此时渐入山区,前后并无商队,可以将心中所忧出。便长叹一声开言道:“涛儿,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