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2章 纸币的隐喻(2/3)

作者:富春山居
像时,户部几位官员还是很有意见的。

洪武帝和永乐帝自然没人敢非议,崇祯占有一个版面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但是永乐帝和崇祯之间有着众多皇帝可选,不管是选仁宗、宣宗还是世宗、神宗,显然都比年少而殇的天启帝更为合适。

天启在位七年,不仅没有什么功绩,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党争,因此在这些官员看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一来顾及到崇祯对这个兄长的名誉极为维护,即便是已经继位了一年还是依然如此,甚至都不允许朝臣替东林党正式翻案。

崇祯的行为虽然让一些东林党人非常不舒服,但是他的行为却完全符合兄友弟恭的儒家伦理,因此这些官员们虽然郁闷却也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向崇祯发难。

户部官员虽然不认为天启皇帝是一个好选择,但是碍于皇帝的态度和这套雕版的耗费惊人,自然不敢对崇祯提出更换雕版人像的意见。

对比起天启皇帝的人像,最有争议的,还是一分钱面额上的郑和。比起河间王张玉和名相张居正,官员们最不忿的,还是让一个太监占据了一个纸币的版面。

要知道,花费了近一年时间雕刻的凹版,人像可谓是惟妙惟肖。比之去年的粗陋版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把这样的人像印刷在纸币上,还是有一定信誉的纸币,显然会大涨这些人像的名声。前面四位皇帝也就算了,唯有这后面三人,无疑是彰显了朝廷对这些人功绩的认可。

比如现任的英国公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还特意向皇帝上书表示了感谢,并开了家庙向祖先禀告了这件喜事。

而当印有张居正的纸币发行天下之后,朝廷的这种行为,比什么平反文书都有效果。从此天下百姓会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张居正的冤案被朝廷正式平反了。

唯三宝太监虽然功绩巨大,但是一直以来他的名声只是在民间进行流传,朝廷并没有进行正式的评价。

现在忽然把他的头像印在了一分纸币上面,那些同样有资格登上纸币正面的人选,就这么被硬生生的给挤了下去。恐怕一旦纸币在市面上发行,必然会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而这也是户部官员们最为担心的事情。

不过朱由检显然并不在乎这些,他之所以挑选这些人像,并一直让纸币原版的雕刻处于保密状态,便是不想在新版纸币完成之前,引起朝野舆论的争议。

选择纸币上面的这些人像,朱由检同样有着自己的想法,太祖、成祖皇帝是大明正统的源头,而天启皇帝则是他登上皇位的正统保证。他维护天启皇帝的名誉,实质上便是维护他执掌皇权的正统『性』。

而质疑天启在世的政策,无疑也等于是在质疑天启传位给他的合法『性』,这显然是不能动摇的政治正确。

东林党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想要利用他打倒天启在世时颁定的政策。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动摇崇祯自己的根基。崇祯和天启本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上,完全是依靠了天启的诏书。

事实上没有了天启的诏书,崇祯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虽然是最大的,但是他的合法『性』就不会如同现在这么强。

因此否定天启皇帝生前的政策,无疑就等于崇祯在自我否定自身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在大部分百姓看来,这样的行为无疑有些忘本。天启就算对东林党人再刻薄,对他这个异母弟弟还是关怀备至的。

如果他一上台就否定了天启生前的一切事务,岂不是等于说,天启挑选他继承皇位是选错了人。正是考虑到这些,崇祯才绝不容许东林党人在明面上的翻案,虽然他已经赦免了当初被定罪的大部分东林党人。

而选河间王张玉,是他向英国公及勋贵的示好,表示他并没有忘记他们祖辈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