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6章 来自沿海商人的请求(1/3)

作者:富春山居
当这些海商出现在京城的时候,朱由检起先还是乐见其成的,因为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只是针对了,把持通往东南亚各地航道的郑芝龙等海商首领。

在匆匆赶到京城的沈廷扬的请求下,朱由检便同意接纳了这些海商进入协会,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协会内支持自己的又一只力量。

但是他很快发觉,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如他的愿。这些海商虽然以崇明沈氏、温州汪氏、温岭黄氏、『潮』州葛、徐等几位海商为主脑。

不过崇明沈氏在这些海商中,并不是什么一言九鼎的存在。毕竟沈氏过往只是在崇明、上海颇有势力,出了松江府也就没什么人知晓了。

此次沈家能被推举为南方这些中小海商的代表,主要还是看在沈廷扬主持了龙江造船厂的面子上。开放海禁之后,这购置船只便成了想要参与海外贸易的第一步。没有船只,海外贸易利润再高,也同你无关啊。

而龙江造船厂恢复了两个大船坞之后,立刻便成了江南唯一家可以建造大船的船厂,原先浙江、闽广的私人造船厂,顿时就被龙江造船厂所超越了。

这些海商们都知道,船越大在海上的安全『性』就越好,而且运输的成本也能显着下降。想要挖出一个同龙江造船厂一样大小的船坞,光是投入的资源和需要的时间都是非常惊人的,毕竟这些船坞当初可是永乐皇帝以国家级的投入修建出来的,不是那个私人可以随便挖一挖,就能赶超的。

不过,虽然他们还指望着能从沈廷扬这里尽早订购到所需要的大船,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认可了,沈家在他们之间的领袖地位。

既然见到了皇帝本人,这些海商的代表们自然便开始向崇祯诉苦,请求皇帝废除几条不合理的政策。

沈廷扬和他的叔父只能在一旁尴尬的听着,这些同伴们在会场上向崇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沈廷扬向崇祯请求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过要从这些海商那里获得些什么,他只是单纯的想要尽快扩大参与海贸的商人群体,从而把南北海运漕粮的政策给固定下来。

一直以来,朝中官员反对漕运改为海运,无非就是认为海运不安全,海船装的漕粮远远过于江船,一旦出现了海难,损失就太大了。

沈廷扬虽然驳斥这种说法,但是他也不能保证海运就不会出事。而只要一出事,一艘海船损失的漕粮起码要抵得上2、3艘江船的运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如果南北往来运输的海船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这些官员提出的,海上运粮风险太大的理由也就不攻自破了。

更何况,南北往来的船只一多,他就可以建议把漕粮分散运输,采取每个月运几船漕粮的方式,降低集中运粮的海上风险。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为这些商人们说话,请求崇祯允许这些商人参加海商协会。不过他倒是没想过,这些商人代表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已经开始向皇帝提条件了,这让他即尴尬又恼火。

朱由检同意这些海商进入协会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这些商人这么快就瞄准了他制定的开海各项政策。

这些商人代表们说了一大堆,朱由检只听出了几点主要的请求。降低船税;降低船只保证金;降低船只、人员和货物的保险费率;取消浙江、福建船只前往东南亚,必须经过北港的规定;在大陆港口已经纳税过的货物,在北港销售时,不应该再次纳税等等。

听到后一个条件,朱由检下意识的看向了郑芝龙,而郑芝龙也急忙站起来为自己辩解道:“那怎么能叫纳税呢?这是经过台湾府同意的,北港市场建设费用,这钱有4成是交给台湾府的。

另外让你们停靠北港码头,一来是便于检查违禁品;二来也是为了方便我台海巡阅府派船只保护你们,让你们组队前往马尼拉及各处南洋港口进行贸易,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