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7章 杨嗣昌二(1/3)

作者:富春山居
杨嗣昌的视线固然扫过了眼前的文件,但是他的心思却没有完整放在崇祯所说的提议上。诚然,以这种方法打进卫拉特部族的内部,用政治上的策略消化卫拉特部族,对于大明来说是一种代价极小的边境拓展政策。

但是杨嗣昌的志向却并不在此,他思前想后了许久,方才对着天子说道:“陛下所言,的确是我大明打进北疆的一个好机会,但是臣认为,如今我大明之忧在内而不在外。

假如不能梳理好内部的分歧,稳固住处所上的形势,即便我们能够控制住卫拉特部和漠北蒙古,也一样会丧失这些处所的。

今夏南京蝗灾。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海南皆有旱情和蝗情。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又有大水。湖南进冬以来大冷大冻,多地有冻逝世者。假如不是陛下自登基以来便大兴南北水利,则今年水旱之灾情必将严重数倍。

臣认为,在这样的年景下,朝廷应将精力和资源用于国内,而不再是持续向外拓展,北疆之地,卫拉特及漠北诸部,待大明休养生息之后再做图谋也不迟啊,陛下何必于此时将气力用之于外,而令国内百姓不安呢?”

对于杨嗣昌的执着,朱由检也有些头疼。虽说大明的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但这个时代的上层精英依旧没能总结出一套新的经济理念来。

即便崇祯通过社会调查拼凑出了国富论,将资本的概念引进了大明,但是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他们依旧固执的把小农经济当做了社会稳固的基石,自然的厌恶重商主义对小农经济造成的损坏。

这种厌恶不是出于自身的理性思考,而是他们从小造就出来的三观受到了新事物的寻衅,让他们难以懂得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也许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敢于抛弃过往的旧观念和旧学问,投身到新时代的潮流中往,重新往塑造自己的三观。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既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比如有人从小信仰社会主义,屈服了国家的分配在企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大半的人生。可忽然之间,两代工人努力奋斗从无到有建设的工厂忽然变成了资不抵债的国家累赘,这些工人过往创造的价值一夜回零,而他们则被舆论攻击为一群被国家养活的米虫。

人到中年而被下岗,过往在岗位上锤炼出来的技艺变成了一文不值的东西。这个时候请求他们和年轻人一样重新开端,按照新时代的观念从头学习生活,又有几人能够爬出这样的泥潭呢。

王朝末世的改革之所以鲜有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此。旧有的支撑者由于改革而利益受损感到失落,而改革的受益者却依然还嫌弃改革的政策过于缓和,总想着能够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前进速度,将旧时代的一切都埋葬。

推动改革的速度过程,就是在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走钢丝,每走一步都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也许大家都会掉落深渊,用鲜血和头颅来守卫自己的价值观念。

朱由检一直守旧着政治奋斗的底线,尽量保持不流血的政治奋斗,这并不是由于他有什么政治洁癖,而是他根本把持不住掀开了流血奋斗之后的朝堂局面。

他可不认为以这些大明士绅的操守能够做到只针对阻碍改革的固执派,而不是把打击面扩大到自己的私敌身上往。在他所懂得的明末历史上,南方士人为了独揽南明朝堂上的大权,不惜将北方士绅都打成了投敌的奸细。

而北方士绅为了报复南方士绅,干脆就真的参加了清军,为清军保持处所,征粮服役。因此一旦政治奋斗开端流血,他要么就是选边站,要么就是被政治奋斗的双方所共同敌视,没人会盼看他站到对手那一边往。

朱由检既不想做神授君权的查理一世,更不想成为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