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这点谁都能看出来。
效果嘛,自然是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加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轻微改善,最关键似乎还可以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役是破家之源,没有了役,士绅豪族再想逼迫自耕农破产可就困难了。
只是这些话,张四维不便说,在这里也说不出口,嗫嚅几句,终究还是叹口气说道:“如此,我也不反对。
张四维点头同意,如此内阁就算全票通过了“摊丁入亩”的提议,虽然还没有这个词儿,但魏广德之前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徭役、丁税摊入田亩之中,不再单独纳税。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就由善贷起草章程,我们看后上报。
这段时间,各家也和关系亲近之人通声气,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张居正开口说道。
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早晚都是要公开的,与其到时候满朝哗然,倒是不妨早点把消息放出去,试探朝中反应。
朝中清流浊流,以张居正看来,清流中一部分官员应该会支持此法。
不是所有清流都会支持,因为这对清流的影响很大,许多清流都在朝廷里清水衙门待着,待遇本就不丰厚,难以养家。
如果再断了他们在老家的田地贴补,他们就算再清高,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安稳下来的。
反倒是浊流比较容易看清现实,若是看到内阁态度一致,为了官途,他们怕是会选择捏鼻子认下。
反正老家那些田地产出有限,而他们的收入大头却不在这上面。
但不管怎么说,张居正都相信,地方上反应会很大,而京官们也会在后面渐渐少了孝敬。
毕竟摊派和丁税属于地方收入,类似于后世国税地税中的地税部分,一起纳入一条鞭法后,虽然依旧保持地方提留,但官员们的浮财也少了。
没了这笔收入,送到京城的孝敬肯定也会减少。
等散衙,张四维和申时行告辞,魏广德和张居正在值房里又小声议论起来。
“我看,不仅是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把俸禄改革也纳入其中,比较容易平息下面的反对之声。”
魏广德先提出来道,“勋阶和散阶都发对应的俸禄,官员们等于那三倍俸禄。
如果朝廷随后财政改善,折色就可以逐渐减轻,反之亦然。”
已经开了口子,自然还是要安抚下面人,发钱就是最好的办法。
别看地方官员其实依旧可以有盈余,但相比过去可以所以摊派来说,变法后这个权利就没有了。
要想在官职上搞钱,那就只能精打细算。
毕竟,地方的提留就这么多,要是都花完了,自然就没有了结余,不能进自己口袋。
这个时代没有大基建的概念,地方提留官员们是绝对不会拿出来随意挥霍的,修桥铺路都是官府发动士绅捐款。
所以别看当官还是能转到银子,但却少了很多,不能随心所欲,官员们不满是一定的。
涨三倍俸禄,就是平息不满的办法。
这部分也只有官员可以享受,吏员是没有的。
“还有宗室那边,怕是也要一起安排上。”
张居正开口说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几件事儿相互纠缠,要么不办,要办就得一起处理好。
“那就一起办吧,奏疏先把大致意思定下来,后面完善细节。
多少都能争取到一部分人的支持,而不会出现满朝群情汹涌,一起反对的程度。
顺道把天津、广州开海的奏疏一起往上交,嘿嘿......”
魏广德笑道。
此事早就在官场上传开,只是奏疏内阁一直没有递上去,想着过年的时候再报上去,大家也乐呵乐呵。
京官和地方官员都能从中获利,这是大喜事儿,纠缠在一起往上报,反正就是大棒加甜枣一起喂出来,看你吃还是不吃。
“你的意思是,先定方略,再出细节....."
张居正眉头一挑,忽然问道。
“方略如果都反对,那就没有细节,那些好处自然没有。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
张居正倒吸一口凉气,“可若是他们只吃甜食不吃其他的怎么办?”
‘那就按叔大兄原本的意思,只把徭役和杂税摊入一条鞭法,其他保持不变。
不过话先说出来,广州天津开港还得再议,三五年怕是难以成行。’
已经有月港和松江府,魏广德对加大开港力度其实并不强烈。
说到底,新增两港对他没有好处只有坏处,魏广德自然敢拿这件事儿做筹码,和京官,还有地方官扳扳手腕。
“给散阶和勋阶加俸禄,肯定也要再议。”
魏广德又补充道。
好吧,魏广德计算里,这些都是连环套。
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