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民国30年(1941)4月中旬,日军第十五师团六十联队、第二十二师团八十五、八十六联队四万余人南犯浙江诸暨、绍兴。
诸暨牌头前线。
对于对日寇恨彻心扉的士兵来说,扫射日军是很爽的事。几乎能和农民成捆成捆地收获庄稼、工人月底到会计那里领取工资、股票投资者原始股上市一路飘红的感觉相提并论。
按下扳机,马克沁重机枪立刻喷出长长的火舌。
亲眼看着野兽般的日本兵后退、躲闪不及,看着子弹以比闪电还快的速度飞向他们,打在他们粗矮的黄布军装身体上污血四喷,打在坚硬的沙地上冒烟,跳弹飞在青绿色的岩石上火星四溅:许多鬼子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像遇到割草机的杂草一样郁闷地倒地,一缕缕猥琐颟顸的恶魂被狰狞的无常牵引到地狱去承受无尽的苦役酷刑!
这时机枪手的心情往往能嗨到极点。
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式机枪,只要冷却水筒中有水,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所用的冷却水不是循环的,射击前装满,作战时随时要往冷却水筒中加水。实际射击时,要打上二、三个弹带,才会有蒸汽泄出,这时只需添加冷却水即可,因此其射击持续时间可长达四个小时。
从各项技术诸元比较,中**队拥有的马克沁重机枪优于对射的日本九二式重机枪。马克沁弹链供弹射击持续时间长,射速600发/分,比九二式重机枪的450发/分要快,全枪49公斤比九二式重机枪的55。8公斤轻,而且马克沁的子弹是中**队的步枪、轻机枪通用的,在得弹方便率上占优势。
当年,一战爆发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只有德国,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索姆河战役是机枪史上最令人惊心动魂的战例。1916年7月,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就使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机枪的杀伤力和血腥气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
考虑到重机枪配在第一线,不但能发挥火力,还有一个重大的心理威慑作用,那种稳定的“突突突突”的机械声拷问着形形色色人的神经是否足够坚强。因此在抗战中马克沁机枪是中**队的最爱,**士兵往往凭借地利,精心选择阵地,在战役核心环节中,布置上百个扫射扇面,用以布置自认为固若金汤的现代长城。
但是在第一轮攻击吃够苦头后,日军开始千方百计熟悉我军的重机枪火力点,用常规配备不可计数的迫击炮、掷弹筒进行定点消灭。
日军战术素质极高,几乎能做到发现即摧毁。而军国主义思想严重的他们,往往在两军对峙、无法用常规侦察手段获得第一首信息的情况下,干脆主动用几十人肉袒冲锋:任凭弹雨剥夺生命,来导致我重机枪阵地暴露。然后再以此标出坐标,做定点摧毁。这样一个上午打下来,我重机枪阵地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
这时,**的捷克式轻机枪便成了轻便灵活的倭寇性命收割机。
对于中**队来说,捷克式轻机枪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它简直是完美的武器:采用了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不但初速射击精确,而且曾经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改变。
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几乎无法躲闪:防守时,它可以支持面的扫射同时支持点击;进攻中,捷克式轻机枪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贴身肉搏前,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加上捷克式轻机枪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近十万挺捷克式轻机枪,单是由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主政下浙南造铁机械厂的就仿造生产近万挺,而这些浙江产品正在诸暨检验线上接受机枪出厂质量的最好考核——杀倭效率测试。
拟以诸暨为中心,先破敌两翼、尔后试图将敌主力围歼于诸暨附近来组织浙东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第八十六军、暂九军。其一线配备到班的班用机枪也都是这种制式。
在重机枪阵地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幸牺牲后。轻机枪从各个战术角度,形成纵横立体的交叉火力,让日军再次感觉到侵略者的不易与徒劳。
但是,日军明治维新、获得甲午中日战争赔款、侵占富饶的东三省达十年后所形成的强大工业优势在这场战役中又得以充分体现。
这其中,日军的战机是一线**将士最大的梦魇。
三菱俯冲轰炸机是**面对的最大威胁。由于毫无顾忌,一架架轰炸机从天空中鱼贯而下,朝着目标急剧俯冲,当飞机距离目标只有几十米时,飞行员便按下按钮投下炸弹。炸弹通过简单的锁紧机构固定在一个架子或轨道上。锁被打开后,炸弹会沿轨道滑落或者从架子上掉落。如果飞行员掌握好投弹时机,炸弹将在飞机转向离开后瞬间击中目标。炸弹撞到目标时,弹头的雷管点燃少量爆炸物,所产生的小型爆炸触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