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二章 城外,城内(1/2)

作者:老优游游条
&g;

在指挥室里,借助da超级电脑的直接转译,听完元首滔滔不绝地咆哮着他的雄伟战略构想,石井突然仿佛感觉自己已置身于巨大的蓝色地球前。

斯大林格勒,是决定第三帝国命运的杠杆支撑点,如果利用好这个点,则能够撬动地球,并按照轴心国的意志转动,否则,则将被翘起的地球压扁。

而之前,因为元首在41年冬季来临前结束苏联战事的急于事功和目标犹疑,本应直接攻下的莫斯科在“上帝加入了苏联国籍”的哀叹声中变得寒冷异常。而被错误指令耽误的德国国防部只给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准备了冬装。

这样上百万德国国防军终于重蹈了拿破仑大军的覆辙,死伤惨重。

在这里,冬季对适合严寒生活的苏联士兵来说是一场滑雪游戏;而对于生活在中欧又缺衣少食的德意志士兵来说,那就是一场永远也无法避免的噩梦。

为今之计,只有重新构想,突破防守,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红军的战略补给线,方有望扭转战局。

但是石井并不想自己对于山本五十六将军那样尽忠,不想将未来可能的战局趋势信息全部从自己的da电脑中和盘托出给这位德国元首看。

他只想有限度地帮助纳粹德国。

一是因为德日在一战中就是宿敌,特别是两国在中国山东就曾直接交战,彼此死伤惨重。

其次就是大国争霸,最后必然一山难容二虎。

一个地球也必然只能容纳一只最大的老虎,这只老虎只能是大日本帝国,而绝对不是纳粹德国。

而现在整个欧洲几乎都在纳粹党卫军和国防军的铁蹄下颤抖。

如果他们在苏联战场迅速取胜,则必然要寻找更大的战略空间。

到那时,恐怕德日海军就要逐鹿太平洋了。

思前想后,终于决定,有限度地帮助纳粹,见机行事,摸着石头过河,把握好分寸,总之一切要让大日本帝国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而当时欧洲东南角的战事已经陷入白热化。

斯大林格勒工业区修建在丘陵中,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用石头砌成。

在这里,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

德第6集团军军官汉斯226;德尔向元首汇报:“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们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所以也被称为“老鼠战争”。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

而源源不断地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双方部队的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军的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的疾病,而苏联红军主帅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

之所以双方全力以拼,是因为高加索油田,对苏联十分重要,苏联的石油供应有超过95%的是来自高加索油田,因此,攻占了这就等于切断了苏联的石油供应。

另外,元首也是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高度,将政治问题结合到了实际军事指挥中。

他将“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视为行动的出发点,进而想把它从欧洲的地图上抹去,到达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获胜。

因此他老人家力排众议,想当然、失心疯般地将攻占斯大林格勒视为1942年的重要目标。

而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

于是,在发动攻势之前,元首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苏联统帅斯大林任命“救火队员“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垂直领导斯大林格勒城防司令崔可夫大将。并集全国之力,以缓解当地紧张局势。

因此,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穿越原始社会做巫医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来自星星的女巫 我能修改人设词条 相门嫡妃 英雄联盟之异世为王 唐总离婚请签字 特种奶爸俏老婆 对不起,我的星际舰队只招女兵 敌国小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