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5章 混乱的三国(三)3/6(2/3)

作者:庚新
族的利益绝不能够触动。而且,从某种程度而言,刘闯若得了天下,刘氏本身就是世族豪强。动了士族豪强的利益,岂不就是动了自己的利益?就犹如是自毁长城。

这个道理,哪怕是在后世也不曾改变。

天朝建立,一大批新兴贵族出现……历经几十年之后,不管是哪个主上登基,都必须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前世的时候,刘闯愤青过,也咒骂过。可他现在却理解了,有些事情,不是说不能改变,而是要看如何改变。不管是哪一位主上执政,都必须维护他们的阶级利益。

如果真的要大刀阔斧改革,那么……只能是推倒重建。

刘闯从一个曹朋,想到了很多。

他站起身来,走出书房,负手站在长廊之上。

燕京的春夜,风有些冷。

从军都山方向吹来的风,仍带着些许塞北的寒气……想要改变,就要更加小心。

自己的利益集团,绝不能够触动,否则倒最后,很可能是众叛亲离。人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话虽不错,但果真如此?

每一次的舟船倾覆,说穿了就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变幻罢了。

建安八年二月,刘闯领着曹宪离开燕京,前往泉州。

这个泉州,可不是后世福建省的泉州,而是后世位于天津的武清。东汉末年,这里是易水和泒水的入海口。刘闯带着曹宪,领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抵达泉州。随行者,有陆逊、卢毓和许褚。当然了,董俷也跟随前来……这个大小子也只有刘闯能镇得住,真不敢让他一个人留在燕京。

诸葛亮在出使江东五个月之后,终于返回幽州。

五个月来,他在江东舌辩群儒,令江东众谋士无言以对。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孙权对他极为看重,更三番五次让人游说诸葛亮,劝他留在江东……

诸葛瑾也曾劝说诸葛亮,甚至以兄弟之情来劝说。

只是,相比诸葛瑾,诸葛亮和刘闯的感情更为深厚。在他最危险的时候,是刘闯救了他一家,而后跟着刘闯南征北战,又是在刘闯的举荐下,拜入郑玄门下,成为郑玄的关门弟子。

七载朝夕相处积累下来的情义,诸葛亮又怎可能背叛。

他说服了孙权出兵广陵,而后迅速离开,在黎大隐的接应之下,从海路返回幽州。

当孙权周瑜等人得知诸葛亮逃离江东的消息之后,也曾派了水军追击……江东水军,在大江上绝对是无人能敌。可到了海上之后,根本不是辽东海军的对手。这里面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大海和长江的区别,更有海船的差距。黎大隐当年就是叱诧辽东湾的大海贼,其海战经验,再配合先进的鹞式龙骨海船。双方在东陵岛海域进行了一场短暂的交锋,结果江东水军大败,损失了三艘楼船,不敢继续追击。不过,也因此一战,引起了周瑜的关注……

这些,对刘闯来说都不重要。

海防线的重要性,迟早会被人知晓。

可是以目前的经济水准,就算周瑜发现了海防的重要性,也无能为力。

除非,周瑜能建立一支海军,一支可以在海上能够与刘闯相抗衡的海军,否则便没有办法。

但刘闯又怎可能轻易把龙骨海船的技术,交给江东?

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早晚都会成为对手……除非,刘闯被曹操消灭,否则他和孙权势必会有一场恶战。这龙骨海船,关系到刘闯未来的气运,又怎可能把这技术轻易的交给孙权?

不过,江东在经此一败后,也开始注意海上的力量。

据黄阁传信,孙权拜其族兄孙河为靖海将军,并且着手在东陵岛重建水军。

刘闯知道,那所谓的水军就是海军……为此,孙权已下令招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