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混个风生水起也不赖,但是从眼下的情形看,自己倒更像是《明》里面登山失踪的武安国。
就在这时,远处有人大喊:“喂,你大白天的不穿衣服在海边干啥玩意儿呢?”
听到人声,他心头一阵激动,一骨碌从沙地上跳起来望过去。
说话的是个狗熊一样的壮汉,两手叉腰,一看他光着身子站在小渔船边的模样便操着一口浓郁的东北话大笑起来:“**不小啊,哪儿来的?要上哪儿去啊?叫啥名字?”
“这是啥地方啊?”他没有回答,反而问那壮汉道。
那壮汉一愣,旋而道:“这儿,关外啊!你不知道这是啥地方,咋还会来这儿啊?啊,我看你准是被海上的大浪刮到这儿来的!听你说话像是关内人,南蛮子吧?走买卖的?干啥营生啊?咋一件衣服都不剩了呢?饿了吧?吃不少海水吧?没受伤吧?瞧你那模样死不了,放心吧!”
“关外?!”他不可思议的望着那壮汉,又问,“请问这是哪一年啊?”
那壮汉道:“你是问哪个皇帝吧?鬼知道啊!关内一个关外一个,这年头连女真人都自称皇帝了,谁还管得了谁啊。说一句哈,这一片是我地头,你赶紧报上名来,要没出去就跟我混。”
“女真人!”他深深吸了口气,学着电影里的口吻道,“我需要冷静一下……”
那壮汉是个急性子,几大步走到他跟前,道:“冷静啥啊,***的,还嫌海水不够凉快啊?要凉快,女真人的刀子够凉快,你要够胆就去试试。”
“那女真人的头子,是不是叫努尔哈赤?”他小心翼翼的问道。
“努尔哈赤……”那壮汉寻思片刻,道,“对,就叫这名,萨尔浒几十万大军就是败在他手里,李家一垮,整个辽东就没人打得过他!对了,你叫啥名啊?”
“戚辽!”二字脱口而出,也成了他在这个世界的名字。也许因为同是浙江人,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抗倭威震东南,而后又北上重修长城的名将戚继光,便以戚为姓。至于辽,既然身在关外辽东,那便以辽为名了。
那壮汉点了点头,道:“戚辽,恩,我叫窦十三,江湖人称窦爷,你多大?”
“刚满二十。”戚辽不假思索道。说完之后才觉得有些后悔,自己怎么沾上国足隐瞒年龄的恶习了?不过话已出口,不能更改,只能将错就错,慢慢习惯在另一个世界里装嫩。
“日,你小子居然比我大两岁,难怪看着这么老!”窦十三伸手在戚辽肩膀上一拍,道,“跟我来,窦爷给你整套衣服去。”
戚辽跟在窦十三身后,肩膀被砸得一阵剧痛。A型血的人总是想得比较多,戚辽也不例外,既然来到了明末关外,就必须先弄清楚几件事情:首先是哪一年,按照他的记忆,萨尔浒大战前,后金已经打下了抚顺、清河,萨尔浒大战后,明朝重新起用熊廷弼,两国在辽东遂陷入几年的对峙态势,直到熊廷弼被罢免,努尔哈赤才又对沈阳、辽阳发起进攻。其次这里是辽东的哪一处海边,这将决定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和接下去的路线。最后,戚辽还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扛得住关外苦寒气候的折腾。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的体质还算不错,更是比当时人多了几百年的见识,仅凭这一点,谋生应当不难。
然而戚辽把一切看得太简单了,当他随窦十三来到渔民们聚居的小村落时,才发现一切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即便是在境况稍好的春末夏初,渔民的生活也是异常艰苦。他们住的、吃的、用的,在一个现代人眼里,就是非洲难民营的翻版。
窦十三很快就弄了一套衣服来。捧着那套脏兮兮被缝补了无数次还透出一股子汗臭味的衣服,戚辽皱起了眉头——对于吃穿,他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整洁是必要的,可眼前这一堆粗布,实在让他难以上身。
窦十三道:“穿上吧,村头瞎子大娘儿子留下的。她三个儿子都被抓去当兵打仗死了,就只剩下她一个,眼睛哭瞎了,整天坐在屋前念叨,我儿回来了,我儿回来了……”
听到这儿,戚辽想起了一首歌,在那百花深处的地方,有位老妇人,总在痴痴等……他叹了口气,抖开衣服往身上一披,也顾不得是脏是臭,又套上裤子,最后拿带子在腰间一扎,算是成了“明朝人”。
将来会怎样,他不知道;按照穿越的一般原理,今人总是能在古代生出一些风浪来,这个辽东海边的小渔村,或许就是自己全新生命的**。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