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安齐拉纳纳(八)(1/3)

作者:孤独麦客
理清发展思路后,史钦杰便开始全面掌控起新华夏这块年轻的国土的发展历程。首先,他将手头的奴隶清点了一下,计有639人。这么多人中,约500人被调去了椰树溪水库工地,开挖河道、修砌水库;50人被调到砖窑厂附近开始慢慢修建石灰窑;50人负责给各处工地运送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剩下的39人则留在主城区内,部分人负责后勤工作,剩下部分人则在不紧不慢地修建着一些砖瓦房屋。

至于55名八旗监工和部分陆军101连士兵,则被分到各处工地,监视兼保护这些奴隶工们。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充足的营养补充,以及合理的劳动强度之下,奴隶们除了疾病之外,并未被其他东西所击倒。到1640年10月中下旬时,总共只有39人死于恶性疟疾,另有33人患病休养中;除了疟疾外,尚有8人死于痢疾、2人死于重症感冒,幸亏隔离及时,这两种传染病没能在新华堡地区流行起来。而以往死伤大户的采矿和建筑业,竟然奇迹般地没有一名奴隶死亡。

除了奴隶外,尚有2名监工因疟疾死亡、1名士兵被毒蛇咬伤死亡,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伤亡事件。总的来说,死亡率还不到17%,貌似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五个多月前第一批登陆的那381人的死亡率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如果单算奴隶的话,死亡率更是接近30%。由此可以想象,到明年五月份第一批服务期满的300名奴隶中可能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活着回到南非。

可以说,新华夏殖民地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成就都是建立在八旗奴隶们垒垒的尸骨之上的,他们为开发这片蛮荒的热带国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奴隶们的辛苦努力之下,对新华堡地区至关重要的椰树溪水库工程终于抢在雨季降临前基本完工。该水库长约五百余米,宽两百多米,平均深度五米左右,实际蓄水容量达五十余万立方米,可完成旱季浇灌一万亩水稻田的任务。当然了,实际过程中水库上游也不断会有河水补充进来,再加上旱季平均每月15-30毫米的降水量,基本上浇灌一万五千亩到两万亩水稻田问题不是很大。

椰树溪水库堤坝重要部位均用条石、红砖砌成,较为坚固,下游处甚至还装了个木制水闸,用来控制水库水位。水库岸边还移栽了许多树木,用来减少水土流失,以免淤塞水闸口。

在调用绝大多数人力抢修完椰树溪水库之后,其他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石灰窑的修建目前才刚刚进入收尾阶段,预计还需要几天才能基本完工,而水泥窑则根本就是连影子还没有呢。

而主城区的建设进度也不怎么样,目前砖瓦房屋已经达到了三十多间。其中更是有两间超大的礼堂兼集体宿舍,这是用来给奴隶们住宿用的,至此,他们终于也摆脱了那简陋潮湿的棚屋,住进了新屋。而在所有这些建筑外围,奴隶们还扎下了一圈周长为数百米的木栅栏,用来作为整个城区的防卫设施。至于正式的砖墙,目前才刚刚起了个头,修了几十米而已,离完工还早着呢。也许雨季来临的时候,还得让这些奴隶们赶一下工,以尽快修好城墙。

天空飘起了零零星星的小雨,史钦杰打着一把油布雨伞在城区内漫步着,身后跟着以寿道士为首的几名陆军士兵。史钦杰很享受这种感觉,那就像是在巡视自己领地一样,尤其是这片领地原来还是一片不宜人居的蛮荒之地,而今却已经有了一个城市的雏形,可以初步供上千人生活了。在这种对比之下,作为缔造者的他成就感会格外的强烈。

几人走着走着便到了城西的伐木营地内。营地内的巨大遮雨棚下堆积着一叠叠的黑黄檀、红檀(红铁木豆)、乌木等珍贵木材,史钦杰远远望去,怕不是得有数百棵。这些树密度大、材质坚硬、耐腐蚀、耐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