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燕山堂发来的最新电报,张旭一个劲的摇头,
“千年未有事,竟出大英朝!
一帝死一朝崩,一帝终而一帝继;京师死了个皇帝,新皇帝却要在川中继位,张廷鹤的脑子被猪拱了么?得多脑残才能想出这样的招数?
当年北宋徽钦二帝为金人所掳,高宗赵构在商丘继位南渡,也没有如今的大英朝这样夸张,竟然想让金泓在川中继位,张廷鹤的脑子里得有多少便溺?”
老岳李丰新也是摇了摇头,
“其实也怪不着张廷鹤,据燕山堂以前的情报所说,顺和帝等朝廷高层,早就被东海国给打怕了,越是了解东海国的人越是胆小,毕竟天下大势任谁都看的出来;顺和帝以前也有过明确的表示,命太子前往川中,本就是继江山存绝、经营最后的希望罢了!
越是朝廷的高层越是恐惧东海国,反之,越是朝廷清流和中层官员越是敌对东海国,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朝廷对东海国的妥协,却不了解东海国真正的强大,所以就造成了如今这样的局面;
很多朝廷官员都知道顺和帝派太子金泓前往川中的用意,可是却都不愿意接受,现在推金清上位登基,其实就是在默认推翻顺和帝的遗命。了,对我们的商贸影响应该没什么吧?如今我们的基础都在工矿能源等领域,煤铁火油才是重中之重,都不需要和朝廷商贸,用不着担心吧?”
还没等傅宁回话老岳便开始反驳盛世然,
“你这话偏了!——你只看到了我们不需要进口朝廷的煤铁火油,可是你没看到另外的东西;朝廷的蚕桑棉麻、桐油、茶叶、生丝等各种农产品都是我们必须的,而且量非常的大,一旦两国商贸受到重创,我们的损失会非常的大;
说句夸张的话,你们吃菜可能都会没油,因为我们东海国的油菜和黄豆的种植量非常的小,芝麻、绿豆、豌豆、高粱、小米、荞麦等作物的种植几乎没有,要是两国断了贸易,要不了多久你们就吃不上这些东西了,吃菜也都会没油,总不能天天用猪油鱼油炒菜吧?
还有,我们东海国的棉麻类作物产量也是不足,毕竟我们发展的时间太短,如今每年的棉麻进口都是重中之重,生恐有一点损失;每年各司紧盯着商务司的就是棉麻这一块,没有棉花纺织业就会骂娘,没有苎麻其他各司都能跑商务司装死给人看,每年光是缆绳所需的苎麻数量就能让人发疯;
这一样样一件件,那样离得了两国商贸?!”
盛世然瞠目结舌,“这么说两国商贸还真不能断?”
“可不是么!”,老岳回道,“我们每年和朝廷的贸易,很多都是出现在棉麻生丝等领域,茶叶就更不用说了;你问问张旭,情报司淮阳堂的人员,有多少是为了两国商贸在转的?前后牺牲的都不下数百了!”
张旭点了点头,“是的!——光是扬州一地,情报司为商贸领域而布置的情报人员就不下三百,外围人员更是多达两千;淮阳堂情报,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为商贸领域工作的!”
……
张连祥看了很久的地图,
“东家,你说现在金清登基了,川中的金泓会怎么反应?”
傅宁道,“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川中太远,情报司目前的力量最远也只在武昌,而且力量也不够,川中那边一直潜不进去;
我们现在不能单方面的希望朝廷内部自己闹起来,我们更重要是的做好我们自己的防范工作;说实在的,我们不怕朝廷防备我们,我们怕的是朝廷主动攻击我们;
现如今朝廷新皇登基,手段无非是对内和对外,对内他们是稳固政权,打击顺和帝的遗留势力、以及应对川中金泓方面的反应,而对外,就是对我们东海国这方面的反应了;
我们现在不能单方面的等待朝廷做出反应,我的意见是,首先要让驻京大使馆那边向金清登基表示恭贺,同时表达和平共处一年的愿望;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这边要防范朝廷再一次出现禁海的可能,同时还要防范朝廷在长城沿线的军事反应。”
众人一阵点头;
……
又过了十余天,朝廷方面一片风平浪静,各地的官员陆续的向京师递折子,潜在的意思都是在向新皇效忠,而少数没有反应的地方官员、究竟是什么打算谁也不知道。
川中的一只飞鸽飞抵京师,只带来了一个纸条,“蜀王金泓恭贺燕王登基!”
又是十余天,一批川中的驿卒经汉中太原等地疲惫的到达京师,随即零散的消息便从宫中逐渐的传了出来,“太子金泓在川中自称蜀王,承认了京师的金清登基为皇的事实,但是,金泓不愿意前往京师效忠!”
“国事艰难,国朝危亡在即;皇兄于燕京为继,皇弟泓在川中恭贺;
年终东海国大侵将始,泓甚为担忧,今于川蜀之地经营,实望能多造军器,多练精兵,以为以后计!
东海国敌焰甚嚣,往皇兄切切留意,切切留意!”
……
一封不似效忠的效忠信件,一封不似臣服的臣服信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