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9章 划时代的客机(四)(1/3)

作者:未知
在后世,波音和空客每推出新机型之前,两者之间都要不停的打嘴仗互泼脏水,其中的参战双方和围观的全球航空公司们最为重视的一个数据,就是客机的每座燃料成本。

在后世油价如火箭般高飞的时代里,这个数据决定着一款大型客机的生死存亡,也决定了营运这款客机航空公司的生死存亡,现在梁远终于看到整份资料最为关键的地点了。

75给出的数据图表额外的简洁,纵轴以800公里距离为标准计数里程,使用载客量89人的75—100耗油量做成的阴影方条为基准参考,在横向坐标轴上依次标记着载客115人的75—200、载客81人的b—200、载客96人的b—300、载客人107的福克100、载客132人的波音737—500、载客人130的麦道87,目前全球航空公司所装备的,最先进的窄体干线和支线客机数据对比。

假如载客89人的75—100在800公里所消耗燃油,平摊到每个座位的数值为1的话,载客115人的75—200的每座燃油成本,要比75—100减少16%。

载客81人的b—200的每座燃油成本,要比75—100高出71%,较新的b—300高出47%。

而标准的支线客机,刚刚在86年首飞。88年交付使用,载客107人的荷兰福克100支线客机,每座燃油成本要比载客89人的75—100高出13%,载客多的燃油成本居然高于载客少的,一般来说只有存在代差的飞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荷兰和联邦德国之间较为巨大的航空工业水平落差。

波音的实力果然不凡,属实有着笑傲江湖的资本,比福克100支线客机早一年交付使用的737—500客机,每座的营运燃油成本只比75—100高出2%,而同样在87年首次交付使用。身为干线客机三大巨头之一麦道87的每座燃油成本。却比75—100高出11%。

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日后麦道失败得一点都不冤。

看完这份最为关键的数据,梁远长出了一口气,虽说前边的种种数据已经预示着75是架非常先进的客机。但看过这个最为实在的数据之后。梁远还是觉得心头一松。再也没有半点的怀疑。

不过德国人搞得这个逆天的玩意,到底在现实里有没有参照物呢,梁远凝神思索着。对于目前手持菜刀的共和国航空工业来说,75到底是把沙漠之鹰,还是二炮的东风41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梁远最先想起了后世支线客机两强之一的巴西飞机工业公司,其在梁远穿前刚刚决定发展载客人数为88人的新一代175—2支线客机,以便在2020年之后继续保持巴西飞机工业公司的竞争能力。

和载客89人的75—100差不多,175—2基础型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4330千克,航程3356公里,最大商载10310千克,相比之下作为大型客机最为重要的载重能力依旧不如现在就能装10850千克的75—100,至于多出来的300公里航程,梁远坚信随着新一代涡扇发动机的换装,和人类在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那时的75只会飞得比175—2更远。

工业这东西,真不是什么国家都有资格玩的,所谓巴西航空工业50年的开拓进取也不过如此,除了开挂的共和国之外,剩余的新兴工业国真的如气泡一般,表面望去色彩斑斓十分漂亮,扒开内里较真一看就全露馅了。

还剩下一个支线客机的巨头就是加拿大庞巴迪了,有了巴西工业公司这个前车之鉴,梁远也没去想庞巴迪赖以成名的r系列,直接开始回忆庞巴迪最新一代r客机。

r系列大型客机,直接被庞巴迪公司定义为单通道窄体中、短途干线客机,未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