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 父子情深(2)(1/3)

作者:玩蛇怪
“嗯,嗯。当真是好文采,郑君与蔡公,不愧为当世大儒也。”

关中,华阴县,曹操看着手中的《讨董记》,不时摇头晃脑吟唱,不时赞叹有加,那个叫开心。

一旁的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茫然互相对视,都不说话。

这是曹操第十七遍夸赞这篇文章写得好了,拢共也就两千余字,连吃饭上厕所都得拿手里,一整天都爱不释手,这东西真的有这么好看吗?

“孟德,这份檄文真的写得那么好吗?”

夏侯惇忍不住询问。

曹操高兴地道:“自然,郑君与蔡公之文采,天下无出其右,怎么会写得不好呢?”

“就算字写得好,文也写得好,也用不着一整天都看吧。”

曹洪劝道:“今日布防还未做呢。”

“你们呀。”

曹操笑着摇摇头:“不懂。”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夏侯惇试探道:“难道此中还有深意?”

“深意大了。”

曹操抑制不住喜悦,将手中的《讨董记》对着三人扬了扬道:“不提此书出自郑君手里,专门为我们传扬名望,单说世人知道我们的功绩,则海内名望加身,天下人无不称赞,到时候四方仰德,我亦能被称为有德之人。”

这句有德之人,在当时就可以称为“君子”。

要知道,君子这个称谓,在汉朝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当的。

没有过人的功绩和操守,世人根本就不会认可你。

像天下楷模李膺,本身操守就不用多说,品德被世人称道,而他的功绩也是非比寻常,在外上马镇压鲜卑、西羌,在内下马安民、抚政。

不仅为官清廉,还十分痛恨贪官污吏,很多贪官听说李膺要来此地上任,就干脆弃官逃跑,可见其治理能力。

那么李膺从举孝廉刚刚步入仕途,到成为天下楷模用了多久的时间?

差不多是三十年。

自永建五年,公元130年入仕,到延熹二年,也就是159年左右,用三十年的实际行动,终成为天下人敬仰的有德君子,道德楷模。

而曹操今年才36岁,从熹平三年,入仕不过十七年,就已经取得这样的成绩,怎么能不让他激动。

当然。

如果说曹操一跃到李膺的程度,那是不现实的事情,人家李膺是靠很多年的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才达到了那样的高度。

而曹操则是短时间内风靡,并不像李膺陈蕃他们这种真正的道德楷模,没有那种深厚底蕴。

拿后世影视圈形象比喻的话,李膺陈蕃他们就是多年老戏骨,哪怕流量一时不在,但在人们的心目之中,他们才是国家脊梁,道德与操守的化身,流芳千古,万世景仰。

曹操则相当于后世忽然爆红的小鲜肉,一夜之间有了大量人气,至于能不能靠他的努力,摆脱流量明星的问题,让世人继续记住他,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

只不过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曹操现在很清楚这份东西的分量,因此在可以预见自己很快能成为世人景仰对象时,一时欣喜若狂,也能理解。

除了曹操以外,像孙坚鲍信公孙瓒就平常心许多,因为他们并没有曹操那么远的目光,并不知道这份东西能给他们带来多少荣耀。

其实最主要的是,光看内容,你会发现这份《讨董记》并不是一份扬名的东西,而是一份普通的讨董檄文而已。

里面前半部是痛骂董卓,罗列董卓的罪名。中间部分,就是刘备陈暮奉诏讨贼,兴起义兵。

到最后部分,才是一边称赞五个人的勇气,一边号召世人一起来讨董。

所以光从表面上来看,讨董这件事才是主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