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啤酒之王(1/2)

作者:司马白衫
酒醒了,梦也醒了。

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赵雷鸣颇有些担心,“市长,我们一分钱不要,把我们的啤酒厂给秦啤,回去会不会有人说我们贱卖资产?”

何市长很沉得住气,“秦啤是国企,从一只手倒腾到另一只手,不算贱卖,更不算流失……”

“老赵,你也别怕,我听说,国家对胶卷行业,全行业想要卖给外资呢……”何市长给手下的厂长打气。

此时,最能体现“国退”决心的事例发生在中国的胶卷产业。

一个看上去很疯狂的计划,正在上演,中国同意全球胶卷业的老大美国柯达公司对中国胶卷工业实施全行业收购。

根据协议,中国胶卷业的 7 个企业将全部与柯达建立合资企业,柯达承诺投入 10 亿美元,并把世界一流的感光技术带到中国,这个轰动了国际商业界的协议被称为“98 协议”。

此时的柯达正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这家因发明了感光乳剂而百年不衰的老牌公司受到了日本富士的强力冲击。在欧美市场,柯达节节败退,背负了超过 1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当裴学德上任的时候,他的新同事讲了一个正在柯达流传的黑色幽默:

柯达与泰坦尼克号有何区别?答案是:泰坦尼克沉船的过程中有交响乐相伴。

在中国市场上,柯达同样是一个落后者,富士占据着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通过常规的市场竞争,柯达几无胜出的概率。

如果说柯达的现状是焦头烂额的话,那么,中国胶卷业则算得上是走投无路了。

与家电、饮料等行业一样,1978 年之后的中国胶卷业改造也是从成套设备引进开始。

“你看,胶卷行业,与我们啤酒行来,是不是很象?”何市长剥开一个鸡蛋,“所以,你担心什么?”

赵雷鸣其实是不必担心的,胶卷行业真的与啤酒行业很象,走并购兼瓶这条路,是大势所趋,不能更改。

经济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其实,与啤酒行业一样,从 80 年代初开始,各地政府争相立项,相继从柯达、富士和德国的爱克发引进了成套的彩色胶卷生产线。

其中,厦门福达与柯达的引进项目投资15亿元,汕头公元与富士的项目费用更高达40亿元。

在短短 10 年内,中国建成了 7 家胶卷工厂,成为世界上拥有胶卷企业最多的国家。

国营企业的所有痼疾都在胶卷业集中地暴露出来:巨额的重复投资,缺乏技术消化能力,市场竞争乏术,机制僵化而管理混乱。

到 1993 年前后,国内胶卷企业全数亏损,行业总负债超过 100亿元。

便是在这样的时刻,同样身处困境的裴学德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裴学德的方案是诱人的:“在中国政府改革国有企业的过程中,柯达将带来三样东西,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世界级的管理,一个是至少 10 亿美元的投资。”

柯达的构想无比巧妙地契合了对国有企业改造乏术的现实,协议就此达成……

在开发区吃了到秦湾后的第一顿早饭,何市长又一次接到了夏红民的电话,其实他真的不想跟夏红民吃饭,可是没有办法,厂子都白送给人家了。

“夏书记,你们秦湾白白得了一座厂,你真的要请我吃饭!”这句话,何市长说得理直气壮。

试想,这个世界上,哪有一顿饭会贵过一座厂的道理!

“秦东呢,”夏红民笑着放下电话,“我听说,这几天他根本不在开发区,那二十六家厂的经理厂长都在等着他接见?”

“说是在给儿子办入学手续,也要抻一抻这些啤酒厂……”秘书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