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省委书记李治国办公室址:。
“老于,我听纪委的同志汇报说,高哲堂的问题基本上查清楚了,我也看了材料,问题不大,我看是不是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谈完工作后,李治国书记平静的望着于向阳说。
“这样说来,高哲堂还真存在的问题?”于向阳神色诡异。
“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问题,纪委的同志在取证中,的确发现高哲堂和一个叫胡美美的女同志有着不正当的关系,这个属于个人生活作风的问题,组织也不打算深入去追究,所以,我提议由你出面,和他谈谈,给他敲一下警钟,提醒他一下。” 李治国在大腿上上走马灯般弹动着的五个手指,那五个走马灯般弹动着的手指俨然是一个正在爬动的硕大蜘蛛。
“老李,我看这事不能这样终止,我个人建议,就高哲堂这个事件,展开深入的调查,一追到底。”于向阳情绪似乎有点失控。
“老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近江市的两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我们对近江市这届班子抱着很大的期望,老刘明天就要退下来了,如果有由什么大动作,恐怕会出什么乱子,我看,小高的问题还不足以上纲上线,组织该保护一下就保护一下,这也是从大局来出发嘛。”
“李书记,正是我们省委省政府对未来近江市抱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们也要给近江市广大老百姓交代,给我们组织交代,所以我们不能容许有问题的干部影响我们近江市的发展。”
李治国见于向阳情绪一举常态,不由得怔了一下,心中不禁打了个问号:这高哲堂可是你于向阳当时大力举荐的干部啊,可如今对待高哲堂问题上怎么就这般上纲上线,原则性那么强?他沉思一会,似乎想到了些什么,试探着问:“老于,你是不是发现了些什么问题?”
“老李,在高哲堂的问题上你是怎么样的看法?”于向阳似笑非笑地问道。
李治国更是糊涂了,他实在想不透自己老搭档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是出于对老搭档的了解,似乎个中还真有其他的所图,于是他也开门见山地问:“我说,我的于大省长,你就别收着藏着了,说说看吧。”
“老李,我就实话和你说吧,当时我收到检举信的时候很生气,当即就把哲堂叫来,也不瞒你说,我是把他叫过来,但是出于私心我还是想把这事压下去,让他回去写个检查,可是后来哲堂向我汇报了这事的前因后果,我也感到惊讶,竟然是有人暗中操作污蔑,这还涉及到地方的部分相当级别干部,后来哲堂建议给他开展调查,我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这样说来,对高哲堂展开的侦查是他自己的意思?” 说到这里,李治国顿了一顿,接着说,“那他高哲堂有何所图?”
于向阳平静地说了四个字:“绝对权力。”
“什么?胡闹!老于,你看看,这不是胡闹吗?绝对权力意味着什么?”
“老于,你先听我说,哲堂同志所说的绝对并非没有制衡的权力,也不是权力无边……”
……
高哲堂应赴研究所关键主任的邀请参观完研究所,参观后的第二天他便往首都机场准备乘飞机返回江州市。
坐上自北京飞往江东省江州市的班机后,他脑子里仍然在一刻不停的琢磨关主任的合作提议,把实验阶段的化工系统转变为工业化生产作业的问题。
波音七六七飞机开始在跑道上加速冲刺,然后腾空而起,带着巨大的轰鸣声直冲云霄,展翅翱翔。
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高哲堂略微感到有些胸闷,耳朵里嗡嗡作响。秘书吴汉伟从后排座位探过头来关切的问道:“高市长,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高哲堂轻轻的摆了摆手,闭上双眼,头向后仰靠在航空椅背上,看起来象是在闭目养神,实际上此刻脑子里正翻江倒海,凝神思考着。
这次北京之旅汉威化工的批文没有跑下来,但是也算有收获。研究所的合作构想,相信大家都能够接受,这也算是个美妙的的开始。
可实际的经济建设工作,不是电影剧本,有了美妙的开始就能一帆风顺剧情,当下摆在眼前的就有两大问题,一是项目最后选址落户,二是资金投资方面的问题。
项目的最后选址问题上,高哲堂第一时间否决了此前汉威公司的投资方案中敲定的近城郊区,这个否定,也并非没有缘由。
首先,近郊区域在高哲堂心中的近江市发展蓝图中作为新城经济中心,这样的一个布局,搁一个化工产业园,明显就不匹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研究所的生产系统理论上是达到无污染,可是工业投产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其中工业废料的处理就是其中一个隐患,虽然在研究所的理论上能集中处理,可是高哲堂心里也清楚,就目前研究所掌握的处理技术不能完全排解这个问题。
关于项目选址的问题上,高哲堂首先想到的是永宁县。永宁县地处山区,虽说是农业立县,可是实际上不少农耕地已经荒废,所以在征地方面不会出现大的社会反响,另外一个原因,也正因为他地处偏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