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虽然早先纳了投名状,知道寇准三人迟早会裁撤中原腹地的厢军,也知道武勋们躲不过这一劫。>
只是事到临头,心中难免生出一些悲凉。>
想当初,大宋立国的时候,武勋世家,何其荣耀。>
那些个文臣谁见了他们不得低头?>
那些个读书人们,又哪有今日这般清高,一个个犹如仆人一般,当街拦着他们,跪倒在他们面前,拿着文章投效。>
只要他们露一个笑脸,那些个读书人就能欢喜的找不着北。>
哪像是现在,武勋们空有荣耀,却处处被打压,被针对。>
“告辞……”>
曹玮起身,拱了拱手,有些落魄的离开了寇府。>
寇季望着曹玮离去的背影,暗叹了一声。>
别的武勋再凄惨,他心里也不会生出任何怜悯。>
可面对曹玮,他却做不到铁石心肠。>
曹玮是一位名将,一位为大宋征战了数十年的名将。>
他跟那些身具功劳的骄兵悍将不同。>
从他出仕起,一直都是任劳任怨的如同一头老牛一样在为大宋奔波。>
纵然身患重病,也没有停歇的时候。>
依然依照先帝赵恒的命令,坐镇在边关。>
若不是寇季的出现,搅乱了大宋原有的轨迹,恐怕他要一直为大宋奔波致死。>
“明明不适合争权,却被迫参与到争权中,也是难为你了……”>
寇季心中暗叹了一声,起身离开了偏厅。>
曹玮从寇季口中得到了消息,回去以后找李昭亮商议了一番。>
曹、李两家瞬间摇旗硒鼓。>
不再跟朱能争斗。>
少了曹、李两家的支持。>
武勋在朝堂上呐喊的声音,明显弱了一头。>
马元方借此机会,上书朝廷,奏请朝廷罢黜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给了武勋们沉痛的一击。>
不等武勋们反应过来。>
朝堂上的文臣们跟着一起奏请罢黜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
一时间,将作监人人喊打。>
寇准三人根本没有再给武勋们还手的机会,借着百官们的声讨,褫夺了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交给了工部。>
寇季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
工部上下,一片欢腾。>
将作监内却哀嚎遍地。>
在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被褫夺了以后。>
将作监中校署令,吊死在了府上。>
对此。>
朝野上下,无人怜悯。>
权力的争斗,历来都是血淋淋的。>
不会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生死,就停歇下来。>
武勋们在此次将作监争权中惨败收场,一个个躲在了府上,不肯出门。>
文官们像是打了胜仗一样,大肆庆祝着。>
然而。>
他们还没有庆祝多久。>
马元方再次上书请求朝廷,罢黜将作监,将将作监中的右校署、甄官署的权力还给工部,将将作监中左校署的权力归于少府监所有。>
将作监中右校署、甄官署两署,皆掌铸造,且掌管的是有关民生的铸造。>
左校署的权力跟少府监有些重复,掌管的是宫中一应必须品的铸造。>
马元方的奏请,也算是合理。>
但是此举,却触动了一些文臣们的利益。>
文臣们哪能答应。>
文臣们刚打赢了武勋,风头正盛。>
面对马元方的奏请,果断上书驳斥。>
武勋们见此,果断上书支持马元方。>
他们在将作监受到了伤害,又岂会看着那些文臣们独享将作监内的好处。>
虽说马元方上书,损害了武勋们的利益。>
但并不妨碍他们帮着马元方,对付文臣们。>
一时间,朝堂上的文武,再次掐成了一团。>
互相伤害着。>
而始作俑者的寇季,却没有心思去搭理他们掐架。>
工部已经拿到了锻造军械的核心权力之一,如今满朝文武在掐架,寇季刚好可以趁机把锻造军械的权力落到实处。>
瑞圣庄上锻铁作坊自从得到了内庭准许,可以从三司提取铁料以后,就日夜赶工。>
期间又铸起了十几座高炉。>
除了供给工部打造农具之用以外,大部分锻造出的钢材,都存在作坊内的库房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