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的折腾,有关于将禁令化为国法,以及废除官员坐轿子的事情,終于落下了帷幕。>
寇准三人在将禁令化为国法的事情上,态度异常的强硬。>
几条保密的律法,在寇准三人强硬的态度下,正式写入了大宋朝的律法内。>
对于触犯了律法的人的惩罚,远比之前传出的惩罚还要狠。>
泄密者,无一例外,皆斩。>
轻则只斩恶首,重则株连三族,并且祸遗三代。>
几条律法推出以后,举国哗然。>
文臣、读书人们疯了似的往汴京城里涌,想要用他们的努力,让朝廷废除这几项律法。>
寇准三人却没有再纵容他们继续闹事。>
血淋淋的数百人头挂在了西城门处的菜市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为此事闹腾。>
那些文臣、读书人们还想背地里引导着百姓们闹事。>
但寇准三人先行一步,派遣驿站里的传令军卒,拿着有关几条律令的榜文,奔走在大宋朝每一个角落,将朝廷新定的律法条令,一字一句的告诉了天下所有的百姓。>
那些文臣、读书人们刚刚蛊惑完了百姓,还没等百姓们闹事,谣言就不攻自破。>
朝廷此次推行的政令,并没有触动谁的利意。>
只是对文臣、读书人们著书立说造成的障碍。>
文臣、读书人们凭借着谣言,煽动着百姓们闹事,可当朝廷向天下人宣告了事情的真相以后,百姓们自然不会盲目的敬从。>
朝廷又杀了一批人,借此作为警告。>
那些文臣、读书人们自然没有办法闹下去。>
无法借助朝廷的机密去著书立说扬名,只是少了一个扬名的途径而已,还犯不着让他们堵着性命去跟朝廷作对。>
但他们心中仍旧不痛快,暗地里没少给寇准三人使绊子。>
寇准三人在这个时候,抛出了准许了废除坐轿的政令以后,文臣、读书人们才摇旗硒鼓。>
在他们眼里,寇准三人之所以答应了废除坐轿,那是在向他们服软。>
给他们递台阶。>
他们自然而然的顺阶而下。>
两桩麻烦事处理完了以后,已经到了五月。>
朝野上下为之一静。>
就在所有人以为,可以过几天消停日子的时候。>
朱能的一封奏疏,掀起了轩然大波。>
“奏请朝廷罢黜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交由工部……”>
朱能给出了理由很充分。>
工部有新铁!>
新铁锻造出了盔甲兵刃,远胜镔铁!>
新铁更加便宜!>
寇季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坐在躺椅里,愣了许久。>
“朱能怎么做了这个急先锋了?”>
寇季可清楚的记得,在春闱科考考场的时候,马元方催促着李迪,让李迪尽快的解决化禁令为国法,以及废除坐轿的事情,他好当急先锋,奏请朝廷罢黜将作监的。>
如今马元方还没有上书,倒被朱能抢了先?>
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背地里被武勋们把持着。>
马元方若是上书朝廷,奏请罢黜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
那是以文克武。>
虽说会得罪武勋,可文臣们一定会出面支持马元方的。>
你朱能一个武勋,上书奏请朝廷罢黜将作监铸造军械的权力。>
不仅得罪了武勋,文臣们也不会待见你。>
完全属于孤军奋战啊?!>
寇季有些坐不住,站起身,在院子里踱步转悠了许久,召来了寇忠,吩咐道:“你派人去一趟朱府,告诉朱家叔叔,我有事请他过府一叙。”>
寇忠答应了一声,出了院子,唤来了一个腿脚勤快的,去朱府请朱能。>
没过多久以后。>
朱能爽朗的笑声就在寇府的正堂外响起。>
“哈哈哈……贤侄,你还我来何事?莫非是嘴馋了?”>
声音落地以后。>
朱能如同一头黑熊一般,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了寇府正堂。>
寇季见到了朱能,主动起身,走到了朱能近前,叹气道:“朱家叔叔,你怎么能去捅那个马蜂窝呢?”>
朱能一愣,用手抓了抓发痒的脑袋,意外道:“你找我过来,不是因为嘴馋了?”>
说话间,目光落在了抱着寇季大腿不肯放开的小家伙身上,惊喜的道:“这小东西长大了不少,能炖下一锅了啊?”>
小家伙大概是感受到了朱能身上不太友善的气息,两个圆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