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寇准乞骸骨,满朝文武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甚至连一丝惊奇也没有。>
他们都知道,这并不是寇准真的要辞官。>
而是新君登基的一套礼节。>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君登基,老臣自然得有所表示。>
这个表示就是乞骸骨。>
向新君证明,他没有贪恋权位的心思。>
新君若是强硬了,可以当场准奏。>
新君若是不够强硬,或者像是赵祯一样很年幼,自然得挽留。>
赵祯早就经过了陈琳的提醒,所以在寇准奏请乞骸骨的时候,他赶忙起身,跑下了御阶,扶起了寇准。>
“不准!我……朕还要仰仗爱卿治理江山社稷。”>
“宣诏!”>
赵祯扶起了寇准,绷着小脸说了一句。>
郭槐当即取出了一卷诏书,宣读了起来。>
诏书的内容,跟赵恒之前许诺寇准的基本上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赵祯给寇准又加了一个集贤阁大学士的头衔。>
有点锦上添花的意思。>
也有向朝臣们证明,他看重人才的意思。>
当然了,赵祯自己其实不懂这些。>
而是寇准、刘娥等人商议以后决定的。>
依照规矩,寇准应该被进爵的,但寇准自己推辞了。>
他说自己已经有了摄政之权,而且已经官居一品,再进爵位,就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不合适。>
等到郭槐宣读完了诏书,寇准拱手一礼,“老臣多谢官家厚爱。”>
寇准退出了殿中。>
随后,向敏中、李迪等一帮子老臣,先后也出来乞骸骨。>
赵祯一一扶起他们,驳回了他们乞骸骨的奏请,各有加封。>
等到加封完了朝臣以后。>
赵祯亲自下了御阶,请寇准上了御阶,坐在了三阶御阶的第二阶,左边的位置。>
如此,寇准才算是真的坐实了摄政之权。>
扶着寇准上了御阶,待到寇准坐定以后,赵祯重新回到了龙椅上,眨巴着眼睛,怯怯的说:“朕……朕为何没见到加封寇季的诏书?”>
陈琳闻言,垂下了脑袋,不想说话。>
寇季嘴角抽搐了一下,心里默默的埋怨了一句。>
赵祯啊,我知道你够兄弟,但现在这个场面,明显不是提这个的时候……>
寇准闻言,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
寇季摊开手,一脸无奈。>
刘娥的目光在寇季身上盘桓了一下,却没有说话。>
满朝文武神色古怪的看向寇季。>
向敏中假装迷迷糊糊的往后靠了靠,低声对身后的儿子道:“看到了吧……这就叫简在帝心!”>
向传正愣愣的点点头。>
“咳……”>
寇准咳嗽了一声,干巴巴的道:“官家,寇季年幼,已经官居六品。再往上,就位列五品了……他对朝廷没有大功,不能授予五品官。”>
赵祯还有说话,寇准怕他说出一些不合规矩的话,赶忙拍了拍寇公车,沉声道:“先帝驾崩,国丧三载,官家要为先帝守灵四十九日。>
在此期间,休朝。”>
满朝文武齐齐躬身应答,“喏……”>
“今官家已登基,当明发邸报,昭告各府各州各县。”>
“喏……”>
“退朝!”>
“……”>
满朝文武,向赵祯施礼以后,退出了垂拱殿。>
赵祯愣愣的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悄然离去。>
刘娥在满朝文武走后,对寇准道:“寇公,哀家母子守灵期间,朝政就有劳寇公了。”>
登基大典已毕,刘娥的自称也变了。>
从本宫变成了哀家。>
寇准拱了拱手,淡淡的道:“理应如此。”>
刘娥对陈琳吩咐道:“帮官家换上丧服,随哀家去大庆殿,帮先帝守灵。”>
赵祯从龙椅上站起身,任由陈琳摆布。>
眼见寇季要推着寇准离开,他終于忍不住开口道:“能不能带上寇季?”>
刘娥、寇准皆是一愣。>
刘娥刚要开口拒绝。>
就听寇准道:“寇季身为天子门生,理应帮先帝守灵。”>
寇季张了张嘴,要推辞。>
却被寇准瞪了一眼。>
寇季暗叹了一口气,拱手道:“遵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