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312章 未雨绸缪(1/2)

作者:醉寻芳
章武四年开春二月,在朝廷诏令催促各州普查户籍人口与田地加快后,扬州最先完成上报。按州牧庞法起的奏疏,扬州户籍为十五万一千二百八十户,口数为一八十九万一千人,良田九千八百万亩,旱地六千八百万亩。

刘义符将奏书上报的数目用算盘一算,平均一户达到了十二人,这个数据就比较靠谱了,扬州可是并了南徐州、南兖州,庞法起又查得很实在,能达到这个数算是不错了。

不过田地是总数,其中各有两百万亩是官田,也就是这几年陆续开荒的无主田地,郡县一般是雇佣农户自带农具耕种,并立下契约文书,收成官府得三成,农户得七成,这些田地农户不用计税。而收起来的粮食,除郡县扣下一些周转用度,其余上缴。

所以整个朝廷官府其实就是一个集最大的地主、工商业主为一体的机构。原本官员经营产业是被默许,只收取少量商税,但自去年开始,有了产业作坊税和行商税。作坊税率较低,官府仍会给予支持,行商税则按品类,一般三十税一到十二税一不等。

刘义符让韩龟寿查找出前朝的户籍来对比,结果根本没办法比,东晋的户籍仅仅是扬州就有三十一万户,但所有的资料是只有户数而没有口数,田地的记载更是讳莫如深。

没有对比就很难真正确认地方上报的数额是否真实可靠,只能靠皇帝的第六感判断,或者等到五年十年后再对天下人口与田地过一次筛子。

直到三月,各州人口普查上报完成,经统计一共十八个州,总户数为二百六十八万户,总人口为二千二百七十八万口,计平均数为每户八人有余,这已经非常接近真实口数。

这其中收复关陇与河东就增加了五十多万人口,然后对闽州、黔州、湘州、荆州诸蛮的平定又累计获得近六十万人,这就是一百多万口。

最重要的是将户籍与田地绑定式清查,使隐藏户籍无法逃脱,不过仍有寺院、道观、或一些坞堡人口、深山逃户可能仍逃避了普查。

不过新的《皇宋刑典》已有规定,所有在职官吏,及入学士子或家人,但有事佛奉道者,经查实一律革职,举家罚服劳役二十年,从律令上迫使官吏与释道二门划清界限。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而已,没有了地方官吏和大族的供奉支持,释道二门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了人力和财源,这也是刘义符到蜀中,和尚想要接近游说的原因,可刘义符绝不会给他们机会。

对释道的监管与县下乡里基层的改制,刘义符还不想那么快推行,这必须要在军事上对北魏取得绝优势才行,否则可能会有许多地方豪族带着人口逃亡魏境,甚至有可能酿成叛乱,刘义符不得不小心。

因此,这一年的政务大略,就是在户籍与田地清查完成后,继续完善郡县两级直属商部、户部的税吏黜陟,因为对于最底层的庶民来说,朝廷官府是否清明就体现在税收和刑事案件的判决上。

苛政猛于虎,往往就猛在基层税吏和差役手里,所以以这类人员的选拔升迁还是革职,原本并没有一定的规制,完全是县令、县长说了算,有的乡县基层被大族把持,县令甚至被架空,或者是小吏世袭,代代相传,这就很坏朝廷大事。

而新修的《皇宋刑典》已经给基层制度打了个补丁,所有在编制内的小吏、或小吏雇佣的帮差者、杂役全部纳入上计范围,从最低级乡老到州吏书令史级别,都是不入流品的小吏,在地方为州郡两级才能主官考评其政绩,在京则为各部衙主官。

小吏连续三年获优评加薪俸,五年获优评可升迁入品,成为品级官员没有上限,但是在科举推行后,未通过京试的官员注定是很难拜相,不过也没有限制为不许,这使小吏拜相仍有可能。

这日又有辽东军报传回,陆万斛率兵三万余人渡海至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