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章:众里寻他,蓦然回首(1/3)

作者:浅淡忧伤
“皇上,恕微臣无礼。”就在文宗即将宣布的时候,张思忽然跳出来,阻止了文宗接下来的话。

苏尘看了张思一眼,他对这位还有印象。前些日子在待漏院,苏尘便是以一句“子曰,你不要再学我说话了”将这位打了个哑口无言。没想到,现在张思又跳了出来。

和王宇修张思陆昌三人辩论过一次后,苏尘回去有认真打听过翰林院的事。在知道翰林院是个什么地方后,苏尘对所谓的翰林院学子,并没什么好感。

大陈的理学发展极久,但从未被官方所接受。然而因为理学影响极深,纵使是朝廷,也不能完全杜绝理学之横行。翰林院便是被理学荼毒最为严重的地方。

理学之基调,便是将圣人之言,当成人生之理,又经过多代人的完善,最终产生“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而其中佼佼者,又想了个法子,将三纲五常与“理”相结合,提出三纲五常便是理这一论断。

因为理学的盛行,理学家们将孔子及其门生的著作作为所有的行动依据,这也是为什么张思等人,满嘴的之乎者也,子曰子曰。他们认为,克制自己的**是最关键的,遵循孔子之道理是最正确的。

然而说到底,**这种东西,克制一下还说得过去,想要完全消灭,纯粹自己骗自己。如果真的没有**,王宇修也不会嫉妒苏家之强盛,也不会想要文宗赏赐的黄袍了。**,从未在人的体内消失,人的所有行动,都是被自己的**驱使的。

至于遵循孔子之道,更是大错特错。此一时彼一时,孔子生活的环境,与大陈格格不入。时代是在变的,如果你不变,只能被时代给抛弃。但是这些推崇理学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是真心,或是假意,全都奉孔子之言为圭臬。

刨去假意的人不说,因为他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些真心信奉的,便是所谓的迂腐。王宇修张思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譬如郑阔不能封王一事,便是他们迂腐的极大证明。再比如说非翰林院学士不能为相这一观点,也是这帮迂腐之人自娱自乐的点。

苏尘打从心里对这种人瞧不起。万事万物都是在变的,不变的人,势必成为榆木。

此时见张思跳出来,苏尘想都不用想都知道他想说什么,无非是想为王宇修争取那廷对第一名而已。

说到底,还是没有人能将**抛弃。

文宗看到张思站起来,便道:“爱卿请讲。”

张思道:“微臣以为,王学士之诗,要比苏尘之诗更好。”

文宗皱了皱眉头,他十分不喜欢这不知深浅,不分场合不管时宜的人。不过翰林院学士大多都这样,文宗也不好怪罪什么。如果只是文宗自己发话,倒是没什么,只是这一次,皇后都说苏尘的诗更好了,张思还不识时务的跳出来,实在是太不懂事。

文宗不喜道:“怎么,张大学士认为,朕的判断有问题吗?就算朕的判断有问题,难道皇后的判断也有问题不成?”

张思不卑不亢,道:“微臣不敢,只是微臣觉得,今日上元节,当是大喜之日,苏尘的诗虽好,却有些不太合时宜。故此微臣以为,还是王大学士更好一些。”

文宗心想,最不合时宜的人便是你了。他道:“你的意思是说,因为不合时宜,所以苏尘就不能作为这廷对第一吗?”

张思道:“正是,微臣以为,不如让那苏尘再作一首,倘若他还能作出一首与之相近的,不管其情绪如何,倒能显露他的文采。如他真的能够做出来,微臣自然也无话可说了。”张思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苏尘的这首“月上柳梢头”不合时宜,想要让他承认苏尘的诗好,那就再来一首,如果再有一首,与此诗水平相当,他便无话可说。

文宗闻言,愈发不喜。想要作出一首好诗,那是极其困难的事。写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