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轻取东胜州大敌来临
东胜州城池也叫大皇城,托克托城。这里历来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拉锯争取的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黄河河套东北转折处。早在唐王朝建立后,为了抗击后突厥的南侵,于景龙二年(708年)在黄河北岸的阴山以南地带兴筑了三座受降城,其中东受降城城址就在大皇城。
在蒙古汗国时代这里的地理地位的重要又明显起来。蒙古汗国多次南下中原,都是从东胜州度过黄河,穿过鄂尔多斯高原而深进内地,而至云南大理及四川一带。这里黄河河道窄而且水深,冬季黄河冻结后,雄师渡河如履平地,就不存在有黄河天险问题。
这里水陆交通都非常方便。黄河上的船只可以将货物从山西的河曲一直经过东胜州运送到复兴府(今宁夏银川市)。东胜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陆驿站。
明王朝曾经将东胜州改为东胜卫,是为了打击蒙古族封建割据权势,但蒙古族同一了各部和右翼各部时,在壮大的军事压力下,明王朝部队只好向南转移,这里就被蒙古人占领了。
察哈尔人对这里也很器重,额哲派了一个人自己亲信的千户驻防这里。由于这里是个和南方进行贸易的口岸,尽管这里的黄河南面由于李自成雄师的损坏,加上强盗出没,已经没有多少茶叶等货物运到这里。可是额哲坚信以后这里还会旺盛起来的。
第三骑兵师的师长下完筹备突袭东胜州的命令后,官兵就开端做筹备了。师长亲身带着一些人围成这座城池转了一圈儿。
东胜州城墙全用土夯筑,城高有十米左右,全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要比东西长一些,跑了一圈儿估计一下,城的周长不到二十里。城墙上设有加筑墩台和马面等防御设施。
在四面城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加筑有长方形瓮城,其中东城门采用重城的制度,就将瓮城筑成内外两重,东门是重要城门。城的东、南、北三面地势平坦,因此掘有城壕,宽约二十米,而西墙外是陡坡,没有挖城壕。
经过视察,师长心里就有数了。由于东胜州还没有创造危险已经到了,城门大开,人们进进出出也很随便。
突袭城池窑岗人有很多成功的战例。军官培训的时候,欧阳鹤也联合战例给他们讲过如何施展自己的火力上风,忽然袭击占领城池的措施。这位师长也多次参加推演练习。
由于东城是双瓮城,不利于进攻,他们把进攻的方向选在了北门。
六师选出来二十多个武艺高强的士兵,带着手枪步枪,化装成一个商队。一切都筹备好了之后,化装的士兵每人牵着远看象驮着货物马匹向北门走往。这里的守军还不知道包头已经沦陷了,但是这里的千户知道回化被土默特人和汉人给占了。可是他认为,他们的额哲会带大批部队很快的就把回化夺回来,再说了清军也会来声援的。不管怎么说,大战没有结束,不会有人把注意力放到他们这个小处所来。所以尽管额哲派人来通知他千万警惕,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封闭城门。由于封闭城门,就没有商队来了,没有商队来了也就收不到银子。他不会干这傻事儿。
不过他还是提示士兵们要格外的警惕,要仔细的盘查进出城的职员。碰到有情况立即关城门。平时每个城门是十几个人守着,现在改为二十多个人守着。
这些守城士兵,眼看太阳偏西,感到今天可能不会有商队来了,今天不会再收到银子。忽然,北城门守兵看见有一个二十多人大商队过来了,蒙古兵都来了精力。特别是商队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看见过来的似乎都是汉人,他们更兴奋了。这些汉人特别有银子还胆小,一恫吓就会掏银子。
商队在吊桥前面就被蒙古兵拦下了。
这吊桥前面有七八个蒙古兵,还有十几个在城门洞子里看着城门。
蒙古兵说的“乌拉乌拉”的蒙古话,显然汉人听不懂,他们来到吊桥前面,被蒙古兵拉住。赌气的蒙古兵见到诚实听话汉人,就压不住火,挥手就给带头的一个嘴巴子。可是他的手还没按照自己的想法接触到汉人的脸上,就传来一阵剧痛,本来自己的手被这个汉人接住一扭已经变形了。这个蒙古兵大怒,不是由于手疼,要是别的安达知道他的手被汉人给扭过往了,以后没法活了,会被大家笑话逝世。可是没等他有其他反响,只闻声“啪”的一声,自己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本来他脑门上已经出了一个眼儿。随着“啪啪啪”几声枪响,吊桥前的几个蒙古兵都倒下了。城门前的蒙古兵都认为这回又能收点银子,可是前面忽然响起来“啪啪啪”的几声脆响,他们没听过这样的声音,正发愣的工夫,那些汉人把马身上的货物一掀,翻身上马冲了过来,这时这些还在等着发财的蒙古兵知道不好,可是吊桥离城门太近了,很快骑马的汉人手就响起了连串儿的“啪啪啪”声,他们城门前的十几个安达都浑身被打满了血窟窿,倒在地上。最后的面的汉人挥刀把吊桥上的大粗绳索给砍断了。城门楼子上上的蒙古兵刚想拿弓箭射击,汉人都已经骑马冲进城门。冲进城门汉人没有在翁城里有一点停留,他们打马快速的冲到第二道门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