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来年打算皇上让步
经过窑岗到崞县这段行程,大家已经适应了火车上的旅行,对火车的新奇感也慢慢的淡化,相互之间的交谈也少了。小青和小虎也被黄玉坤安排到了一个空的长座位上睡着。单调的车轮声也让大家昏昏欲睡。一直到下午四点半钟,火车终于又在汽笛声中停靠到宁武车站,这里没有窑岗的官员们,可是周遇吉总兵带着人在这里等着呢。
周夫人一看车停到了宁武车站,车一停稳,就第一个下到站台,然后开端指挥人帮着她卸东西。周夫人固然人在窑岗,可是宁武这里有周遇吉,这里就是她的家。她听说可以坐火车回宁武的时候,就开端在窑岗猖狂的买东西,大家也是帮着她把东西搬上了火车。
火车通到宁武,对宁武来说也是件大事儿,宁武的官员和周遇吉都到站台山来了。张知木他们和周遇吉在这里见面自然十分兴奋。周遇吉说:“张东家上次你们来宁武还是个很大的事情,这火车一通,以后随时就可以来了。”
“是啊!我们这样往来就方便多了。”张知木说,“以后粮食从南方用船运到窑岗,直接装火车就可以运到宁武来,以后边关的粮草安全就能得到保证了。”
“张东家说的是。”
看到周夫人把东西都卸到了站台上,周遇吉问:“你运这么多东西回来,是筹备搬回来?”
“不是,都是给你的。”周夫人在窑岗呆惯了,可不愿意回来。
陈玉峰说:“走吧,我们到车上再说吧!”
周遇吉也要随着火车到牛头山往看看,他们就一起登上火车。
张知木看到宁武车站比那个崞县车站多修了一个分叉,那是直接可以进到宁武关里面的。这样将来运粮草就不用在站台上再倒一次。这件事儿张知木也是知道的。为了这件事儿,周遇吉给张知木发了几次电报。
火车离开宁武就渐渐的有点黑了,车厢里的电灯也亮了。热热的车厢,明亮的灯光,让车上的人心情好极了。进夜下来以后,女士们用完晚饭,男士们又聚到餐厅喝了起来。在这轰隆隆的回车上饮酒,别有一番滋味儿。这也是大明朝第一批在火车上饮酒的人。欧阳鹤有些激动的说:“各位,今天的酒喝得别有一番滋味啊!我们将来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都是第一个在火车上饮酒的人。以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好好的说道说道。”
“对!欧阳先生说得对!”餐车上大家都响应着。
李魁借酒劲过来对周遇吉说:“周总兵,这回我们是官匪一家了!我敬您一盏!”
李魁的话让所有的人一愣,还是周总兵反响的快,“哈哈!说得好,我们以后就都是一家了。我们都干了!”
大家都一饮而尽。
张知木说:“周总兵,要不是您在这镇守,我们的铁路通过三关是有些艰苦的。”由于火车通过偏关、宁武关、雁门关这三道关的封闭线可是一件大事儿,没有周遇吉的大力支撑,是很难的,由于这需要特地为铁路开一个城门。没有火车通过的时候,要将这道门关上。有火车通过的时候,再将门打开。这没有周总兵批准是不可能的。这件事儿,周遇吉也会担很大的风险。朝廷知道了必定很引起很多事。
周遇吉借着酒劲儿,反问了一句,“张东家,你说,这件事儿假如我不批准,你们就不做了吗?”
一句话问的张知木还真的没法答复,欧阳鹤解围说:“周总兵要是不批准,我们就只好等别的总兵上任的时候,我们再修通铁路了。周总兵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儿。”
“要是其他总兵也不批准通过,你们会怎么样?”周遇吉问。
陈玉峰没迟疑,说:“我们会硬修过往!”
“不必定这样!我们还可以向皇上恳求吗?他们一直向我们借银子,也能帮我们办点事儿。”张知木说。
张知木他们酒还没喝完,火车就到牛头山。张知木看了一下表,时间是八点多。从窑岗到牛头山走了十多个小时,看来速度还行。今天司机是第一天载客,还有都是领导,他今天是宁可慢一点也不敢大意。
火车开端减速了,阎兴站起来说:“各位!大家下车以后,我们在牛头山接着喝!今天必定要尽兴。”
“好好!”大家正在兴头上,纷纷响应。
牛头山的老三,早就在车站上等着火车的到来了,特别是这次窑岗的所有官员和不少贵宾都到牛头山,这可是牛头山上少有的大事儿。牛头山的所有的街道都被打扫干干净净。新建的火车站的站台上,更是清扫的格外干净。火车一停下,张知木感到车站外面格外的亮,本来车站上点亮了两盏碳弧灯。
张知木等人也下车就看到,牛头山车站上来了很多人,到处都点着电石灯,就象过节一样。
张知木过往握着老三的手说:“这么晚了,让你接我们,太辛苦了!”
“哪里话张总,你们来了,我们牛头山就是过年也没这么热烈。你看看都不睡了,大家都要到火车站看看始发车是怎么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