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法门寺街道耍社火,寺院里闹灯会,猜灯谜有奖。
名人大亨自然要邀请,他们到来,少不了必要的募捐和大把的布施,皆以嘉宾看待。
土豪劣绅也要前来招摇过市一下,会友、交友,给自己发财拓宽门路。
老百姓就不用讲了,他们才是集、会主流,固然没钱也不舍得乱花,捧个人场却少不了。
老太婆心里咯噔一惊,抖了下牵着手的周梦渊于拥挤人群站住,手摸着扳过来周梦渊脑袋,附在耳旁道:“闻声没?那个尖细喊声,就是劫杀我们家的罪魁罪魁。”
一直在到处瞎看的周梦渊这才注意到了,本来,是鸟人齐怒达带着几个手下站于寺院大门口保持秩序。
“慢点!慢点!不许拥挤!喂!本捕头警告你,手放下来,离姑娘远点。说你呢。就是你!”
“奶奶,孙儿早就记住他了,此处不可多言,我们走。”转脸又对林芝道,“人多太乱,牵好毛蛋。”
随着人流,老太婆在周梦渊牵引下前行着,根据声音精准断定着。
于鸟人眼前经过之时,忽然甩掉周梦渊所牵的那只习惯应用的有力之手,径直朝着声音发起处抓往。
鸟人一甩脑袋,落空了。
“勇敢!侍卫们,将这个老太婆给我抓起来!”
周梦渊拉紧奶奶的手赶紧圆场,“失敬了。大人,我奶奶是个瞎子,有乱摸症,吓着你了吗?”
瞪了眼周梦渊,鸟人性:“情有可原。记住,像这种病人出门,最好给戴上手套,抓伤谁了,你就得花钱。”
“是啊是啊,我记住了。奶奶,孙儿求您了,我们是来玩,不是来滋事的。”
老太婆明确周梦渊言下之意,未作声,也没有再次“举动”。
就在鸟人叫嚷“侍卫们”之时,乔山老怪突感有状态,推开几个人站在了周梦渊身边。
周梦渊一行离开后,鸟人眨巴着眼睛忽然想起来了,就是他!我父亲的救命恩人。
善钱能填海!
法门寺自东汉时代落成以来,由于地处于周原人故乡,冠冕神秘色彩,常有帝王、各级高官朝拜,名誉连天,香火一直很旺,发展至今,不仅规模宏大,有求必应之灵气更是誉满神州,所以,每逢会日或者是与大型拜佛有关之日,各地香客就会相继而至。
毕竟是传统节日,法门寺院焕然一新,祈福的红布、红绳索挂的到处都是,一线线,一缕缕,于微风吹拂下飘扬着,红亮亮的点缀了通往后院甬道两边的风景。
最为吸引眼球的是,挂于甬道两边树上或者竹竿上式样不同、外形各异,上面贴着谜语的灯笼。
多数人不识字只为了开眼界,那些识得几个字的,有的夸耀自己有学问,有的则想猜出几个拿点奖品。
于第一个灯笼之下,人们就被难住了。
“什么谜语,一句水一句马的,还要打地名。”
“一尺一寸,那得要多大的羊毫?”
林芝道:“少爷,快猜一个,给毛蛋挣个奖品。”
“水儿哗哗全流光,闯爷拉马上战场,一字一尺一寸长。打一地名。”周梦渊默读过程中已经猜出了答案,“奶奶,一尺一寸是多少个寸?”
老怪道:“你这个梦渊,拿这样简略算术考奶奶,就不怕奶奶不答复吗?”
“您说得对,我就是不答复他。”
周梦渊摘下了谜语纸条。
“喂喂!你撕条*子,猜出来没有?”
旁边有人质疑。
周梦渊没有答复,将谜语纸条折起来递给毛蛋说:“拿好了,待会儿往里面了,让你娘给你换奖品。”
接下来几个灯笼上的谜语已经被人摘走了。
再往前走,几个俏丽的宫灯下站着几位文人样子容貌的少年和壮年,一位居然还持着一把折扇,时而打开一下又合上,与这依然严冷的气象极不和谐,却又引往了不少眼力。
周梦渊看见了那几位。
认识,但不知其姓名。
是在往年乡试时见过的,全部落选,无一人参加会试。
那位拿扇子的一眼认出了周梦渊,一拍扇子,施礼道:“这位学长,可否记得我们一起参加乡试?”
周梦渊还礼道:“记得!乡试时我们之间就隔着一位考生,进场时你的扇子被监考官代管了,呵呵。”
“鄙人才疏学浅,乡试惨遭淘汰,惭愧呀。学长后来呢?”
“我后来进京了,无有建树。”
拿扇子人指着眼前几个灯笼道,“呵呵!总比我们强。学长,您瞧这几个,我们联合一起也猜不出来。”
周梦渊往返看了一遍,同样一头雾水猜不出来一个。
“大隋日月新,天下回民心。吾志社稷好,世代享繁荣。”
“东风化雨润,政策热人心,举国一家人,内外皆和平。”
“大隋有扶风,法门有真身;官府为国民,佛光度众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