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北方的元宵是先拌好馅, 将馅和匀, 晾干后切成小巧的立方块。将馅放在簸箕里, 再在簸箕里撒上江米粉,然后开端筛, 馅料在簸箕里滚上了江米粉不断转动,逐渐形成一个个包裹着江米粉的小球,这就是北方的“滚元宵”。“滚过”的元宵表皮比较松,所以下水之后糯米化在水里, 汤会很稠, 馅料很有嚼劲。
南方就叫“包汤圆”。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 然后拌好馅料备用。由于糯米粉粘性大, 所以也不用擀面杖, 直接揪一团捏扁,把馅料包裹在里面,团成小球就可以。这和包饺子很类似。
沈家家在沈阳,叫法是元宵,但做法却是汤圆的做法。
这是杜老爷子教的, 沈家也习惯吃了。
中午杜丽她们包了六十多个, 一个没剩。
晚上大家伙一起包的, 分三波煮的,个个吃的肚溜圆。
“都散步散步,粘面轻易积食。”杜老爷子吃的也舒心,现在家里条件好了, 舍得放料放糖,这元宵可不更好吃了咋地。
老爷子吃完也未几待,背着手散步散步就要回往了。
苏元和沈家人说了声,也陪着老爷子走了。
沈梦不想出门挨冻,看着杜勇、沈伟和沈小五都跑出往玩了,她心坎毫无波动,就在家里高低阁楼,筹备走个一百遍,尽对能够助消化的,积食是不可能积食的。
沈家睡的还是比较早的,由于明天沈母要往沈大伯家随礼。
终极沈母送的礼是两块红双喜枕巾,这年头红布可不好买,一对枕巾也不算礼轻了。
上午沈母就回来了,脸色不是太好看。
家里就沈梦自己,常陪着她的苏元也不在,往找陆哥了,至于有啥事他也没说,沈梦估计是他们要开学了,以后也没放假那么方便了,两人聚聚之类的。
实在沈梦不知道今个苏元和陆哥是要在一起吃饭,却是为了沈家。
“娘,你喝水。”沈梦赶紧狗腿给她娘倒水,让她娘压压火气,省得她扫到台风尾。
沈母接过铁缸子,没忍住和沈梦聊开了,也是由于这几年沈梦的做事方法,让沈母感到她不再是小孩子,“你说人咋能这不要脸呢,今个我过往送了礼就要回来的,你奶和大伯娘拽着我不让我走,还和新媳妇说,咱家都是大厂子工人,住楼房,家有两辆自行车,让新媳妇多和咱家走动走动。”
沈梦也有些无语了,似乎牛皮糖啊,还是甩不掉的那种。“娘,你没说啥啊?”不像她娘作风啊。
沈母冷哼了声,“我能不说嘛,我就说家里六个娃呢,也过得紧巴巴,大家都过好自己日子就成了,惦记别人没用。”
沈梦暗暗给她娘两颗大拇指,有些人就是不能给留面子。
直接撅回往就对了。
沈母吹了两口,感到不那么烫了,喝了两口,叹了口吻,“我就感到过几天那新媳妇还得上门,不是都要认亲么。”
沈梦也能懂得沈母,明知道以后那家麻烦不断,想离得远点,惋惜那家不自觉,使劲往上蹭,搁谁谁烦啊。
“娘,我大伯家也没买屋子,咋住的下呢?”总不能让新媳妇和弟弟妹妹睡一展炕上吧。
“他们家租了个小屋子,实在也不难过,武子和他媳妇都有工资,花点钱租个屋子也不算啥,两人要是好好过,攒个几年买个屋子挺好挺好的,就怕她们不好好过啊。 ”沈母并不是见不得人家好的,她巴不得大伯子家过起来,就像之前一样,怕她家打秋风都不照面。
她家才干轻轻静静过日子。
沈梦有些不认为然,性格决定命运,这不是她们能操心的事。“您不用替他们操心,她们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呗,只要您拉住我爹,就是我奶再闹,咱们就当看大戏了。”
沈母笑着拍了沈梦一下,但不得不承认小闺女看问题更能抓紧要害,这大概就是读书人的厉害。
小闺女她不愁的,有大元在,以后就是生活在蜜罐里。
她现在愁的是小丽,上学不成,工作也没有,今年也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厂里也有给保媒的,可是对方都啥条件啊,她一个也看不上眼。
她和孩他爹商量了,要是不行,也别管剪头不剪头了,能进厂子就进厂子吧,哪怕是个临时工,只要有了工作,再加上小丽长的也不赖,不愁找不到好对象。
她现在是真的懂得她爹了,这女娃子结婚就是二次投胎,也得好好选。
好在小丽年纪不大,留个三四年没事。
她和孩他爹会给好好挑的,至于现在提倡的自由恋爱,她固然不反对,但是也不算支撑,当年她也是和孩他爹先看对眼的,可是他们吃了多少年苦,才把日子过成这样,她不想让小丽把她的路再走一遍。
沈母请了半天假,早回来歇了一会又往上班了。
沈梦看窗台筐里还有啥好吃的,中午吃点好的,明个她就要开学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