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邸富贵依旧,秦王妃早早起身给秦王太妃请安后,便被太妃遣回上房。
秦王妃以进门后的温良,恭敬,慈哀,大度的表现博得了太妃的信任好感。
太妃甚至私下同儿子秦王说过,没娶错这位继妃,秦王妃外家家教果然不错。
由此一来,太妃也就不会再在儿媳和儿子中间制作抵触。
太妃固然最疼嫡妃所留的嫡子秦王世子,但对连生了三个儿子的秦王妃也不错,毕竟多子多福,为秦王一脉开枝散叶,也是她所乐意看到的。
况且秦王妃又一向不妄想不该得到的东西,比如世子之位和代替秦王同嫡妃之间的情绪……因此,不仅太妃把她当作大度懂事的儿媳,便是秦王也感到对她有所亏欠,哪怕心里依然放不下为自己自尽的嫡妃,可对秦王妃也是很重视,疼惜的。
对秦王妃所生养的儿子,秦王也十分的宠爱,重视。
秦王妃一身素雅的打扮,眉眼含着温润和气的笑意,迈进房门口,见秦王眉头紧锁,旁边回禀的管事垂手站立着……她本来不管这等烦心事,说得好倒还罢了,一旦说得话分歧秦王的心思,没准会生出旁的是非来。
正筹备往东次间为秦王筹备早膳,只听秦王拍了一下炕桌,“糊涂,永宁侯越发的糊涂了,难道永宁侯夫人嘉敏郡主就任由他胡闹下往?”
秦王妃脚步微顿,秦王府同永宁侯的婚约,是秦王的父亲,当今陛龗下的亲兄弟定下来……其中牵扯到老秦王的信用,即便秦王再看不上永宁侯府没有嫡子,他也得认下这门姻亲。
“王爷莫气,妾身看嘉敏郡主是个明事理的。”秦王妃对嘉敏郡主很郑重,总觉的那位郡主是个有大本事的人,确实说是个有故事的人。
若是有可能,秦王妃根本不想同永宁侯夫人嘉敏郡主交锋,她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珠,让秦王妃很是心惊胆战的。
管事晓得秦王妃在秦王府的地位,恭谨的说道:“王妃殿下不知,永宁侯把姜二爷记成了嫡子,这件事京城都传开了,若说是姜四爷还好懂得,可姜二爷……谁不晓得他是最没本事的一个?”
秦王面色越发的丢脸。
秦王今年不过四旬左右,相貌堂堂,威仪甚重,本来应是一位俊美成熟的中年儒雅男人。
由于秦王府在大明朝的特别地位,又由于他生父老秦王忽然暴毙,面对太后祖母的宠爱,天子大伯的猜忌和重用,他需要面对着很多的问题,因此他显得比实际年岁要大上一些,眼角眉梢也由于经常思考困难而多了很多条皱纹。
老秦王故往后,一手由他练习出的强军也被天子打散了,不过好在那群将领很敬佩老秦王,秦王假如真要下命令……那群将领多半也会听命,况且秦王的嫡妃固然早亡,但却是忠烈杨家唯一的女儿,又有杨家血脉的秦王世子在,在大明军方,秦王府一直地位超然。
固然免不了被天子猜忌,但也因此保证了秦王府的强势,不至于轻易被皇上问责。
嫡妃身亡后,秦王舍弃了再同武将联姻的打算,转而求娶在仕林中甚是有权威的孔家女儿,由此以来缓解了秦王一脉持续掌控强军的表象,也算是给天子伯父一个交代。
再加上有太后娘娘在,皇上对秦王府恩宠有加并把秦王世子当作皇孙一般看待,由此一来秦王府稳居第一名门。
“王妃也来看看吧,看看永宁侯做了怎样的荒谬事!”
秦王晓得王妃是个聪慧守天职的女人,将桌上的书信递给了秦王妃,“本王真是想不到,大清早会得了这么个消息,还是嘉敏郡主以永宁侯的名义亲身写来的书信,表姑怎么会做出这等荒谬的决定?”
一想到名扬京城的二货姜二爷,秦王就感到头大。
如同姜璐瑶所想,他已经不盼着秦王世子联姻豪门看族了,同姜二爷做亲家,真真是让一向稳重的他吸收无能。
秦王妃顺势看了书信,慢慢的规劝秦王:“我看事情未尝没有转机。”
“怎么说?”
“这……”
秦王妃面带为难,关于秦王世子的教养和生活,她一惯是不经手的。
秦王世子的衣食住行全部给于最好龗的,其他的事……她从来没有管过,也没在秦王和太妃跟前多说一句话,即便她晓得秦王世子有被宠歪的趋势,她也不乐意管!
继母嘛,还能指看她对秦王世子爱若亲生?
她的爱心疼惜便是给了庶子,也不会给秦王世子。
给庶子只会让旁人认为她是一个仁慈的嫡母,给秦王世子……弄不好会被人看成是故意卖好,别有居心。
都说继子同继母不亲,隔着诸多的因素和误会,他们怎么可能亲近得起来?
秦王妃这个继母一直做得不错,因此秦王听她这么说,便道:“我晓得你的性格,但说无妨。”
“妾身多说一句,王爷姑且听听。”秦王妃温婉的坐在秦王对面,冷静的分析:“这门婚事,王爷是不会退的,对吧?既然嘉敏郡主能将姜二爷记成嫡子,许是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