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比较富裕的国度,免费这两个字仍然会有不低的吸引力,但效果必然要打上一个折扣。
而只有摇滚乐的歌迷基础足够好,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歌迷来到现场。
你能指望在沙特、阿联酋这样,对摇滚乐极端排斥的国家,举办一场能够吸引几十上百万歌迷到场的摇滚乐演出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同时符合“贫穷”和“摇滚乐在当地有广泛歌迷基础”这两个条件的地区,也仅仅只有南美和东欧。
这两个地方,都是由于连年的战乱,和特殊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之下,大多数平民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绝对当得起一个“穷”字。
至于全世界最穷的非洲……好吧,那里有任何类型的音乐生存的土壤吗?
咳……
在这封例行汇报的邮件中,可以看出汉克将重点放在了南美。
毕竟东欧虽然穷,但比起南美来说,还是要好上那么一点点的。
嗯,乌克兰除外。
南美的几个大国,都是出了名的贫穷和落后,而且更大的优势在于,和地广人稀的东欧相比,南美的人口密度也要略微高上那么一点。
对于这两个地方,罗杰的了解都不多。
但从自己,以及身边人普遍性的认知来看,汉克的理由也确实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南美和东欧,都可以列入备选,但相对来讲,如果条件相差无几,南美的优先级,还是要比东欧略高。
至于具体在南美或者东欧的哪一个国家,反而是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
无论是巴西、阿根廷,亦或是毛熊兄弟,对于乐队来讲,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全看将演出的地点放到哪里,能够将成本压到最低。
事实上,对于是否要进行这么一场演出,或者说,是否要在狂暴之路的演出上施行免费的策略,以求在流行乐坛的历史上,留下一个难以突破的记录。
关于这一点,乐队内部并没有达成一致。
或者换句话说,罗杰等几名乐队成员,都认为这值得花上大几千万,乃至于上亿美元。
但汉克、西奥多,乃至于其它一系列围绕着乐队形成的团队成员,却有不少人都持反对的意见。
原因很简单,狂暴之路这项计划,太烧钱了。
往低了算,也要五千万美元以上的成本,而直接性的收益却少得可怜。
如果按照罗杰的设想,在媒体端也完全开放版权授权,不收任何版权费用,以求最大程度的推广,收入的数字甚至很可能会是零。
花这么多钱,只为了名气,值不值?
如果是一支刚刚进入乐坛的新人乐队,或者是名气不算大的小明星,若是砸上几千万美元,能换来巨大的影响力,肯定是值得的。
但乐队现在的咖位已经基本稳固,稳稳地站在一线顶端,距离超级巨星四个字,也可以说是触手可及。
到了这个程度,花钱买名气的事仍然是要做的,但却没必要玩得这么大。
因为如今的乐队,名气已经够大了,再提升,提升的空间也很有限。
事实上,没有哪个明星会随手扔出几千万、上亿美元,只求一个名气。
对花得起这笔钱的人来说,这不值得。
而对于值得的人来说,往往拿不出这么一笔巨款。
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小规模、持续性的投入为主。
唯一的例外是“慈善开支”,这里边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太多了,说是捐出去一个亿,实际花掉的钱可能连一千万都没有。
咳咳,这绝对不是在影射什么。
总之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看完邮件,罗杰摸着下巴,开始沉思起来。
最开始提出狂暴之路计划的时候,罗杰压根没想过,要打破什么记录之类的想法。
当时罗杰唯一的想法,就是玩一次大的,场面越大越好,玩得越嗨越好,气氛越狂热越好。
在安妮提出要挑战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五十万观众的记录之后,在乐队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直接将这个设想和狂暴之路计划合并到了一起。
至少五千万美元,甚至可能更高的成本,仅仅只为了一个“观众人数最多的演唱会现场”的记录,看上去似乎有些过于疯狂。
罗杰不清楚,在前世这项记录排名前列的那几场音乐节,成本大致是多少。
但滚石乐队在2006年的那场演出,成本绝对没有达到一千万美元。
单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讲,花费五千万美元去办一场免费演出,无疑是血亏。
即使是创造了这么一个记录,又能为乐队带来多少收益?
顶多,也就是让乐队距离超级巨星四个字更近了一步。
但以乐队现在的发展势头,只要不遭遇到巨大的丑闻打击,晋级超级巨星只是时间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