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7章 飞机上的房间太小了(2/3)

作者:黑色贝斯
大利的称呼给说了出来。

“梨”和“利”的谐音不太好解释,不过“呆”字却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啊,你不觉得意大利人很呆吗?”

罗杰耸耸肩,道:“全世界都知道,意大利人除了足球,别的什么都干不好。最近几年,好像足球也不太行了。”

记得前世的这个时候,好像正是意甲联赛的“电话门”爆发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这起巨大的丑闻,导致意甲联赛原本就烂的口碑再一次爆炸,逐渐失去了第一联赛的名头,在短短几年内滑落到五大联赛的最末位。

到了后面,甚至都要被荷甲、葡超,这样的二流联赛给超越过去。

只是这个世界,似乎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消息。

毕竟没有了莫吉那个龌龊的老头,有些事,还真未必会按照前世的轨迹发展下去。

也不知道今年夏天的世界杯,没有了“电话门”带来的巨大压力,意大利队没有了背水一战的心态,是否还能再次捧回大力神杯。

胡思乱想了一会,罗杰有些无奈地说道:“欧洲的市场虽然大,但是割裂得太严重了。摇滚氛围浓厚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像是法国、西班牙这些大国,喜欢摇滚的群体都不算太多。呆梨也是,七十年代还辉煌过一小段时间,近二十年基本没出过什么能看的乐队。”

其实,看一个地区的摇滚乐市场价值如何,只要看当地出过多少具备不错影响力的摇滚歌手和乐队就知道了。

为什么北美、英国、澳洲、德国,以及北欧,被认为是摇滚乐市场最发达的地区?

还不是因为,这些地区总能源源不断地诞生出色的摇滚歌手和乐队,从来没有过断档。

当然,这只是表象。

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一个地区的音乐市场,对摇滚乐的接受度越高,自然更容易诞生出色的歌手和乐队。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作为一个歌手,或者一支乐队,首先必须要能够依靠音乐生存下去,才有发展的机会。

如果没有人去看他们的演出,没有人购买他们的专辑,自然不可能发展得起来。

在那些对摇滚乐接受程度较低的地区,即使有才华横溢的摇滚音乐人,也会因为赚不到钱,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转行。

而在那些摇滚乐市场发达的地方,只要具备不错的才华,至少靠着音乐生存下去不成问题。

这样一来,底层的音乐人基数大了,总能诞生出优秀的大牌歌手和乐队。

就比如说北美,看上去,成名的摇滚乐队就那么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就更少。

但若是到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一个城市,每一座小镇,甚至是每一座社区,都有为数不少的业余和半业余乐队,为当地的居民奉献上一场场演出。

根据某家媒体的非权威调查,在北美全境范围内,“音乐方面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百分之七十以上”,以音乐为生的摇滚音乐人,总数超过百万,差不多占到北美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能够从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摇滚明星”的,个人能力自然都不会差到哪去,再加上摇滚乐迷的基数足够庞大,这也就具备了诞生大牌巨星的基础。

如果是那些摇滚氛围不够浓重的地区,别说养上百万摇滚音乐人了,那么点摇滚歌迷,连这个数字的零头都养不起。

大部分人想要生活下去,都必须选择改行,自然也就更难出现优秀的摇滚歌手和乐队。

别的地方姑且不提,单单只是欧洲,在传统概念上来讲,欧洲也是对摇滚乐这个行业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仅次于北美。

但事实上,整个欧洲的摇滚市场,基本上就是靠三个地区、六个国家在撑着。

英国、德国,以及北欧四国。

当然,若是往东,还有诸如毛熊、二熊等国,也算得上是不错,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至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几个大国,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其实摇滚乐的氛围和歌迷基础,都只能算是一般。

不算差到让人无法接受,但也确实没好到哪里去。

从各国的排行榜单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差距。

法国还算正常一点,榜单前列的大多是普通的流行音乐。西班牙和意大利就比较奇葩了,经常有各种美声、歌剧、交响乐类型的唱片冲进销量榜的前列。

要说原因的话,罗杰总觉得,大约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天性太过懒散,喜欢慢节奏的舒缓生活,对于摇滚乐这种激情似火的音乐,不太容易接受?

“前半程确实没什么太大的看点,不过后半程很重要。”

胖子将一瓶啤酒递给罗杰,自己拿着另外一瓶喝了一大口,继续说道:“我们最重要的几个大型场次,不都是在英国、德国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

罗杰同样喝着啤酒,边喝边说道:“整个前半程都可以说是热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南昭雪封天极 热血传奇之开局签到隐身戒指 贞观皇储李承乾 空想舰娘 狂龙归来(易大师) 都市之万能许愿系统 我家系统能改运 龙王医婿 从一颗蛋开始吞噬进化 我在港综当幕后大佬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