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1章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2/3)

作者:黑色贝斯
音室里,不断地推出新的专辑。

——某种程度上来说,罗杰的乐队更像是后者。

不过有趣的是,单论专辑总数,摩托头反而比铁娘子出的专辑更多。

因为他们的live专辑实在是太多了,哪怕一次巡演只出一张live专辑,几十年下来,那数量也会很吓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出live专辑是一个相当省事的做法。

不需要花多少时间,把live现场的片段剪接一下,就能拼凑出一张专辑来。

这种工作,甚至不需要多么出色的专业能力。

反正购买live专辑的粉丝对音质也不可能会有太高的要求。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乐坛明星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live专辑的销量从来都不会高到哪去,只有喜欢收藏的歌迷会买,几十万张就算卖得很好了,但是,反正也没什么成本,少赚总比没有的强。

就好像乐队前两几年的联合巡演和,两份live专辑虽然没卖出多少,但也给乐队带来了一百多万美元的分红。

扯远了……

若是仔细去研究摇滚音乐的发展历史,英国重金属新浪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期。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非常出色的乐队。

当然,更多的乐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在这段时期里冒出头,又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几乎全部都是摇滚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那一批顶级乐队。

例如摩托头和铁娘子。

事实上,还有不少成立更早的乐队,也是在这段时期才真正打响了自己的名声。

例如犹大圣徒,虎皮鹦鹉乐队等等。

齐柏林飞艇、深紫乐队和黑色安息日的“离开”几乎杀死了英国重金属摇滚,但却也真正让那些被压制的看不到未来的乐队们,第一次拥有了被世人所熟知的机会。

这三支乐队可怕的统治力,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仅仅只从文献资料上,就能感受得到。

在整个七十年代里,世界乐坛事实上是被四支乐队所统治。

齐柏林飞艇、深紫乐队和黑色安息日“垄断”了整个重金属摇滚,而披头士则垄断了其它所有类型。

直到他们解散的解散、退隐的退隐,流行乐坛才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所以总是有人会说,在七十年代的唱片更好卖,因为当时全世界有一亿名会掏钱买正版唱片的人,货架上只有十支乐队或者歌手的唱片可供选择。

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有十亿人会为一张cd掏出美元或者其它什么纸币,但选择范围却增加到了一千个。

市场大了十倍,竞争者则多了一百倍。

顺带一提,在《滚石》杂志的这段评论中,七十年代的十个歌手或乐队是指猫王、小理查德、披头士、滚石乐队、深紫、黑色安息日、the、大卫-鲍伊、鲍勃-迪伦、以及与猫王同一时代的摇滚天后蒂娜-特纳。

既然这段评论是出自《滚石》杂志,只罗列摇滚乐队和摇滚歌手,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没有齐柏林飞艇……

所有出自《滚石》的各类排行榜单中,齐柏林飞艇乐队都会被忽略,或者最起码名次要下调一个大段位。

就好像在摇滚类吉他手中,吉米-佩吉是不是第一尚且存在争议,但必然是公认的前三。

而《滚石》将他放在了第十几位。

众所周知,齐柏林飞艇乐队和《滚石》之间的恩怨,简直可以写出一本篇幅长达千万字的长篇。

如果翻拍成电视剧,长度肯定会超过《老友记》。

咳,咳……

又扯远了……

回到这首歌本身。

这首《上帝从未与你同在》,如果早个几十年,罗杰根本不敢拿出来发行。

二战之后的那个时期,北美的天主教势力,甚至要比欧洲大本营还要强。

不过现在嘛……

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除了南方少数几个保守州以外,在东西两海岸,以及整个北方,天主教的势力一年不如一年。

哪怕是犹他州这样的绝对保守州,年轻人也不怎么买天主教的账。

当然,不管怎么说,基督系教派始终是北美第一大宗教信仰,接近八成的成年人都是基督教徒,这种庞然大物,能不招惹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让罗杰敢于把《上帝从未与你同在》这种就差把“干掉天主教”写到歌名里的歌放在《摇滚圣经》系列最重要的一部之中,还是因为许多前辈们已经证实了一点。

在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信徒都是口头上的信徒,或许饭前会祈祷,或许周末会去教堂做礼拜,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真要让他们为自己的“信仰”做点什么,哪怕仅仅只是捐献五十美元,也没几个人愿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不凡兵王 我的贴身女鬼老婆 最强大侠系统 赤霄剑帝 剽窃人生 历史第一赘婿 全球高武之我的系统送错了 战神归来杨辰 天道榜苟成剑神的我被曝 重生之神级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