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2章 谁在乎那玩意?(2/3)

作者:黑色贝斯
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毕竟明星不能当一辈子。

虽然摇滚圈里也有不少例如滚石乐队、鲍勃-迪伦这样七八十岁还在开巡演的老炮,但更多的却是四十岁之前就退隐去享受生活。

而且,说到底,明星是一个收入高但不稳定的工作。

说不准哪一天,就因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失去了收入来源。

在巅峰期突然毫无征兆地跌落谷底,无论是粉丝还是赞助商,都不肯再多投入一分钱,这种事情虽然不太常见,但也找得出不少先例来。

例如唱了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杯》瑞奇-马丁。

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开销又过于巨大,红的时候风光无限,一旦不红了,立刻就破产的明星也不在少数。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拳王泰森,这位巅峰时期年入数亿美元的拳王,在退役之后,甚至沦落到不得不去圣费尔南多山谷拍艺术片还债的地步。

很多有头脑的明星,都会在有钱的时候选择投资其它的行业,这样万一哪天赚不到钱了,也依然能够维持奢侈的生活。

归根结底,明星这份工作,所谓的梦想、出人头地,只是说出去好听罢了。

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财和名。

哪怕是后者,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的赚钱。

想要维持奢侈的生活,没有钱怎么能做到?

想了想,罗杰没有对安妮的举动做出什么表示。

投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除非安妮主动开口,否则罗杰都不会去过问。

简略地询问了一下庄园近期的运转情况之后,打发走蒂娜-林,罗杰又低下头,继续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阿瓦隆幻想曲》虽然还没录完,但是已经进入了后期制作的阶段。

后期和录音同步进行,这本就是专辑制作中的常态。

技术上的东西都由迭戈的团队去处理,这方面罗杰不懂,也插不上手,仅仅只是定期检查进度,偶尔和迭戈碰个面,讨论后期制作当中的问题。

《大卫-鲍伊》、《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两张专辑发行了几个月,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罗杰亲自过问,剩下的就是等着收钱就行了。

虽然唱片为《大卫-鲍伊》申报了今年的格莱美,但乐队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

从公关团队的反馈来看,这届格莱美上,这张专辑能够拿下重要奖项的可能性确实很低。

有许多评委都认为,乐队这几年在格莱美上的风头太强劲了,不利于所谓的“平衡”。

说到底,这张专辑确实足够优秀,但也没有优秀到让格莱美不得不将奖项给它,否则就会失去公正性的地步。

——这样的专辑,在历史上甚至都没有出现过,只存在于某个小群体的之中。

若是以那些经典名著来举例的话,大概要到贝多芬的《命运》那种程度才能算得上。

哪怕是披头士的《esterday》,都要差了不少。

通俗点说,这样的专辑,在流行音乐市场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例如某位评论家的评论就很能代表这群“专业人士”的普遍观点。

“这是一张毋庸置疑的、制作精良、品质卓越的专辑。但和《埃尔文斯》这样的作品比起来,还远远不足以称为。”

嗯,后者是普雷斯利-ing的代表作,这位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巨星,和前世的猫王在乐坛的地位差不多,稳居第一,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

——这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支披头士这样伟大乐队的缘故,否则这个排名要降低一个名次。

事实上,乐坛的“专业人士”们和好莱坞的学院派一样,都是一个怀旧的群体,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永远认为过去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伟大的歌手和乐队,都是到销声匿迹数年,甚至于数十年之后,才被人们正名。

开创了流行文化的猫王有多么伟大,这一点确实无可争议,但要说《大卫-鲍伊》和猫王的作品之间的差距有天与地那么大,那就很过分了。

这也是为什么罗杰很少去看自己作品评价的原因。

因为这些评论家们很少给出真正完全公允的评价。

至于歌迷的评价……

清一色的“牛逼!”、“太好听了!”、“……”

诸如此类,有什么好看的吗?

咳,好吧,偶尔看看还是挺爽的。

正这么想着,罗杰的手就不受控制的摸到鼠标上,点开一个摇滚乐迷的论坛。

作为北美目前最为流行的摇滚乐队,如今的各大摇滚论坛,基本上随处可见乐队的粉丝。

虽然远远达不到占领互联网的地步,但差得也不多了。

当然,就和前世一样,摇滚乐的粉丝永远是一个火药味很重的群体,有多少人喜欢乐队,就有多少人憎恨乐队,到处都可以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乱世谣言 沈浪苏若雪 开局一只虫进化全靠吞 英雄联盟入侵艾泽拉斯 仙之雇佣军 贵妃辞 上帝实习生 农家少闲月 我居然穿越成了第一女首富 魏雨萌湛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