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系列的知名度就翻了数倍。
虽然销量上的涨幅没有这么大,但当时间来到专辑发行第八周的时候,该专辑的北美累积销量已经完成了对《大卫-鲍伊》的反超,来到了330万张。
后者的销量是320万。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下去,直到达到某个临界线为止。
关于病毒营销,业内有一个很简单的理论。
它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宣传方只需要将雪球揉成团,轻轻一推,就不需要再去管它。
这颗雪球会自己滚动下去,越滚越大,直到撞下悬崖,摔得粉碎。
ma唱片在《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宣传上就是如此,仅仅只策划了一起“入侵m服务器”的行动——这是和警方通过气的——就让寻找皇后乐队变得越来越火爆。
火爆到许多对摇滚音乐毫不关心的人,都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加入了进来。
当然,想要将这部分人的关注转化为消费,难度远远超出那些对摇滚音乐有所偏爱的歌迷。
但当成本足够低的时候,转化率这种东西完全没必要去考虑,反正总归是赚的。
当然,雪球已经成功推了出去,但ma唱片并不会完全放手不管。
为了确保雪球不会太早的崩溃,ma唱片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动作,以将其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当英国的粉丝们再一次失望而归之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ma唱片高管”对媒体透露,事实上是一支成名已久的乐队开的马甲,包括弗莱迪-摩科瑞等四个名字都是假的,为的就是隐藏身份。
“这样做不会暴露我们吗?”
理查森有些奇怪地问道:“ma旗下的乐队,能算得上成名的,也就我们三支乐队吧?”
“我可不担心这种问题。”
罗杰摇了摇头:“众所周知,arkness乐队的成员只有三个人。”
而皇后乐队有四人。
人们下意识就会排除人数对不上号的那个。
尽管也有人怀疑,但更多人却认为皇后乐队不可能是arkness,因为《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风格差别实在太大了。
尽管arkness乐队驾驭过各种摇滚风格,但在同一个类型的摇滚中,却从来没有过如此大的变化。
“我觉得埃文他们被你给坑了。”
——乐队的人数正好是四人,而则是一支六人乐队。
安妮露出一个鄙视的表情:“这就是你一个人占两个马甲的理由?”
“咳……”
罗杰轻咳了一下,生硬地转移话题道:“《美国偶像》那边谈的差不多了,大卫会分批投入1.2亿美元左右,剩下的我们三支乐队分摊,最后的收益分成大卫占百分之五十。”
说完了召集队友的原因之后,罗杰开口道:“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我就让律师去审核合同了。”
按照ma唱片ceo卢西恩-格兰奇给出的计划书,《美国偶像》第一季的总投入将达到2亿美元。
这笔费用中包含了组建制作部门、制作成本、宣传成本和发行成本。
不过在和大卫-劳伦斯的谈判当中,ma唱片提出将版权折算进成本当中的要求。
经过一番拉锯式的谈判,《美国偶像》的版权被折算为4000万美元,这也将总的预算成本推上了2.4亿美元。
这笔投资双方各出一半,当然,ma唱片将以《美国偶像》的版权抵消4000万美元,实际只需要出8000万。
收益方面,大卫-劳伦斯可以享受该项目除了版权以外的权收入分成,比例和投入相等,百分之五十。
至于版权,则完全归ma唱片所有,不过大卫-劳伦斯可以享受从发行之日算起,未来五年内一半的版权开发收入。
很显然,在获得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又是一个投资上亿的大项目,哪怕是大卫-劳伦斯这样在乎“成功”的定义,多过在乎利润的超级二代,也开始对预期的收入斤斤计较起来。
毕竟,没有人天生就是为了给别人送钱的散财童子,哪怕是散财,也一定有其目的性。
商人逐利,这是再过上百个世纪也不会改变的天性。
“我没意见。”
理查森和安妮对大卫-劳伦斯这个金主的加入表示欢迎。
不过安妮又问了一句:“我记得大卫好像对《诗人与钟摆》有想法,你没和他谈吗?”
“他没钱了。”
罗杰摊开了手:“《大卫-鲍伊》投入八千万,《美国偶像》投入1.2亿,这两个项目就占用了2亿美元的资金,就算他钱多的没地方花,也要等收回一部分资金,才有余力去考虑别的项目。”
现金和资产完全是两码事,许多身价百亿的富豪,手里甚至连数千万美元的资金都不一定拿得出来。
哪怕劳伦斯家族再怎么有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