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肤浅见解。陈正洲则向秦至庸讲了陈家太极拳理论,还为秦至庸演练了太极拳。>
陈正洲的太极拳,当然不能和他兄长陈正英相比。但是太极拳的基础招式和拳架子,陈正洲还是会的。陈正英只是比陈正洲多学到了一些内家拳秘法。>
基础拳术,每个弟子都可以学,但是一些秘法,师父会在临死前,传给下一代掌门。>
陈正英就是这一代陈家太极拳的掌门人。他学到的内家拳精髓,肯定要比陈正洲多。>
秦至庸不在乎拳术秘法。他觉得拳术理论和基础拳架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所谓的秘法,他倒不是那么重视。>
以儒家的心法来驾驭太极拳,未尝不可。>
陈正洲问道:“怎么样,太极拳的招数都学会了吧?”>
秦至庸点头道:“都记住了。我练一练,二叔你给指点指点。”>
陈正洲点头道:“好。”>
秦至庸没有练过太极拳,但是他有拳术基础,所以学起太极拳来,非常快。打第一遍的时候,还磕磕碰碰,不连贯,但是第二遍的时候,就顺畅了很多。当第三遍的时候,秦至庸加入了自己的理念,太极拳立刻就变了味道。>
嗯?>
陈正洲一愣。他明显感觉到,秦至庸打的太极拳,和自己的太极拳有些不一样。>
秦至庸的太极拳,给人的感觉,太端正了。无论秦至庸怎么运动,他的重心一直没有改变过。他整个人,就像是一个天平,始终保持绝对的平衡。>
一连打完了三遍太极拳,秦至庸觉得浑身舒坦。果然还是太极拳最适合自己。>
“二叔,我练得怎么样?”秦至庸问道。>
秦至庸打第一遍太极拳,陈正洲觉得还行,打第二遍的时候,他觉得非常不错。可是当练到第三遍的时候,陈正洲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因为秦至庸是用儒家的心法来驾驭和平衡太极拳的阴阳。涉及到意识,意境,已经超越了陈正洲的理解。>
陈正洲摆了摆手,说道:“你先回去吧。”>
不知道怎么评价,陈正洲就不评价了。>
陈正洲现在没有把秦至庸当成一个普通的晚辈来看。秦至庸给陈正洲的感觉,非常博学。>
秦至庸说道:“二叔,那我就先回村里。有了时间,我再来看望你。”>
通过这次交谈。>
陈正洲增长了不少见识,对太极的阴阳,有了些新的感悟。并且还学到了儒家的修身之术。>
秦至庸则学到了太极拳的套路招数和拳架子。>
招数套路,拳架子,是花拳绣腿?>
秦至庸不这样认为。>
拳术的套路,承载着这门拳术的理念。就像是数学公式。公式有什么用?是用来决绝数学问题。拳架子和套路,配合相应的心境,才能练出效果来。>
练拳的效果出来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会快速提升。>
对于秦至庸来说,练拳,只是手段,绝非目的。强身健体,激发潜能,才是修炼拳术的目的。>
………………>
秦至庸从后山下来,在村口碰到陈少琪。>
陈少琪问道:“你去哪里了?早饭都不回来吃。”>
秦至庸笑着说道:“我去后山练拳了。我已经吃过早饭。少琪,你不用担心我会饿肚子。”>
陈少琪诧异地看着秦至庸,问道:“你见过我二叔了?”>
二叔陈正洲在村里就是一个另类。>
以前,陈正洲住在村里,经常和陈正英闹矛盾。最后,陈正洲就搬到后山去居住。陈少琪还知道,陈正洲和红姨有感情。只是,红姨是个寡妇,他们想要在一起,怕是不容易。>
没想到秦至庸刚到村里,就结识了二叔。>
秦至庸点头道:“见过二叔了。我早饭就是在二叔家里吃的。对了少琪,我和二叔谈论拳术,他教会了我太极拳的招数,我把太祖长拳和修身心得,告知了二叔。你爹说,不能偷拳。我是跟随二叔正大光明地学拳,不算是偷拳吧。”>
跟随二叔陈正洲学太极拳的事情,秦至庸还是觉得一开始就说出来比较好。免得以后被陈正英和陈少琪知道自己会太极拳,闹出误会,解释不清楚。>
陈少琪说道:“这事儿,你自己去跟我爹说。”>
秦至庸一脸温和地说道:“我会亲自去跟你父亲解释。但我还是希望你先跟你爹说一声,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秦至庸不急不缓向村里走去。>
陈少琪盯着他的背影,哼了一声:“这个家伙,到了陈家沟,一点没把自己当成外人。学了太极拳,他还那么坦然。他就不怕我爹发脾气吗?”>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